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 正文
2019-05-22 13:00:00 下載試卷 標簽:數學教案 二年級教案
2、認識厘米
(1)觀察尺上“厘米”的刻度。
出示米尺,告訴學生:
這是米尺的一部分,它上面一個一個的刻度叫刻度線,刻度線的數字表示所對應的刻度長多少,看左端的刻度數字寫著“0”,說明刻度由此開始,從0到1是1厘米,從1到2也是1厘米……每個這么長就是1厘米。
(2)看刻度尺回答:
A、“0”在哪兒?
B、0到1的長度是幾厘米?1到2是幾厘米?3到4呢?從刻度0到5這么長是幾厘米?從0到10呢?
(3)請學生用食指、拇指比劃一下1厘米大概有多長。
(4)請每位學生觀察一下2厘米、5厘米各有多長,再用手比劃出它們的長度。
3、找一找。
讓學生找一找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
三、鞏固練習
指導學生完成課本第51~52頁“想想做做”第1~6題。
1、“想想做做”第1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組織交流。
2、“想想做做”第2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組織交流。
3、“想想做做”第3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教師組織學生共同核對。
4、“想想做做”第4題。
學生完成練習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全班交流。
5、“想想做做”第5題。
做題時,可利用已有的各種表象作為參照來估計,估計的長度與實際長度有差距是正常的不要因此而否定學生的估計。
6、“想想做做”第6題。
讓學生畫一條7厘米長的線段,畫完后,同桌之間互相看一看,再相互量一量對方所畫的線段的長。
第四課時:認識米
教學目標
使學生初步認識長度單位米、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量比較短、小的物體,我們可以用厘米作單位,但要量教室、操場這些大的物體,還用厘米作單位,這就太麻煩了,這時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長度單位-——米。(板書課題)
二、新授
1、認識長度單位“米”。
說明:在測量比較長的物體時,通常用米做單位。
(1)出示米尺。
介紹:這就是米尺,它的長度正好是1米。
(2)請學生將一米長的繩子去量一量課桌的長、自己的身高以及鉛筆的長度,進一步加深1米的實際長度。
(3)出示米尺,觀察刻度。
A、數一數米尺中厘米的刻度,看一看1米是多少厘米。
B、提問:1米是多少厘米?
C、說明:1米是100厘米,也就是100厘米等于1米。
D、學生齊讀兩遍。
2、教學課本第53頁“試一試”。
(1)出示“試一試”第1題。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