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 正文
2019-05-22 13:00:00 下載試卷 標簽:數學教案 二年級教案
二、組織探究,學習新知。
1、認識時、分鐘的聯動關系。
學生撥一撥,說說發現了什么?
2、認識鐘面上的大格、小格。
鐘面上一共有多少個大格?一個大格里有幾個小格?12個大格里一共有幾個小格?
3、認識時針、分針是怎樣計時的。
講述:我們在一年級已經學過時針從12到1是1小時,從1到2也是1小時,也就是說時針走了一大格是多少時間?(板書:時針走了一大格是1小時)
練習:時針走了2大格是多少小時?時針從12走到4,走了幾小時?
演示:分針走1小格是1分。板書。學生齊讀。
練習:分針走2小格是幾分?走3小格是幾分?
4、學生獨立操作,進一步感知1時=60分。
學生動手撥一撥,看分針走多少小格時針下好走1大格?
5、感受1分鐘有多長,教育學生要珍惜每一分鐘。
三、鞏固練習,實際應用。
師生互動撥鐘表。
四、自我總結,深化認識。
提問:今天我們學了這么多知識,你有什么收獲?
作業反饋及補缺
第二課時:認識幾時幾分
課時教學目標:
1、在觀察鐘面的過程中學會認、讀、寫鐘面上表示的時刻。
2、在認識幾時幾分的過程中,進一步培養觀察能力、探索能力以及積極的學習情感與態度,進一步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養成按時作息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認、讀、寫鐘面上所表示的幾時幾分。
教學難點:
認識接近整時的時刻。
教具、學具準備:
實物鐘、鐘表模型。
教學過程與方法:
一、結合實際,導入新課
教師出示實物鐘,結合上課時間,復習整時.
揭題:今天老師和你們一起認識幾時幾分。(板書課題)
二、觀察探究,學習新知
1、認識8時零5分。
學生觀察,先讓學生用自己熟悉的方式,表達鐘面上的時刻,最后老師告訴學生8時零5分,可以寫作8時零5分,還可以寫作8:05。
2、認識3時55分。
學生觀察,先用自己熟悉的方式,表達鐘面上的時刻,老師引導學生觀察時針的位置,弄明白是3時多,不到4時,最后讓學生用兩種寫法寫出這一時刻。
出示4時55分的鐘面圖,引導學生辨別時間。
3、小組討論:觀察鐘面認識幾時幾分,要先看什么針?怎樣看?再看什么針?
4、小結:觀察鐘面認識幾時幾分,要先看時針,時針走幾,就是幾時多,至于多幾分,再看分針。
三、鞏固練習,加深認識
1、做“想想做做”第1 題。
學生做完后,小組內互相檢查。如發現讀錯或寫錯的,教師及時幫助糾正。
2、做“想想做做”第2題。
學生做完后互相檢查,再全班交流。
3、做“想想做做”第3題。
學生填完后,指導學生小組內互相交流,比一比誰的作息時間安排得好。
4、做“想想做做”第4題。
小組長說時間,組員撥時,撥完后相互交流評價。
5、做“想想做做”第5題。
學生畫完后,小組互相檢查,統計一下有多少人勝利完成任務,成為真正的時間主人。
四、自我總結,延伸知識
1、談話:今天這節課小朋友們都成了時間的主人,把你的收獲和心情講給大家聽。
2、再次觀察實物鐘,提問:現在是幾時幾分呢?再過多少分鐘是10時整呢?
作業反饋及補缺
第三課時:認識秒
課時教學目標:
1、在觀察鐘面的過程中認識秒,知道1分=60秒。
2、初步建立 秒的時間觀念,養成愛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3、培養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及與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體會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增強數學應用意識。
教具、學具準備:
實物鐘、鐘面模型
教學過程與方法: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出示畫面:這個小朋友跑100米用了多少時間?
2、今天我們認識“秒”(板書)
二、合作學習,探究新知
1、認識“秒”。
談話:請小朋友觀察鐘面,哪一根針走得最快?
指出:這根最長最細走得最快的針叫做“秒針”。秒針走一小格是時間是1秒,我們平時聽到“嘀嗒”的聲音,每“嘀嗒”一下就是1秒。
2、談話:同桌合作,一個看秒針,一個看分針。
(1)秒針走一圈走了多少小格?是多少秒?
(2)秒針走一圈分針走了幾小格?是多少分?
(3)那么1分是多少秒?
小結:秒是比分更小的單位,秒針走一圈分針走了一小格。板書:1分=60秒
3、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用秒來計時的?
4、出示電子表,你會讀上面的時間嗎?
5、出示秒表,介紹秒表。
6、體驗1秒有多長。
(1)談話:請小朋友跟著秒針走動拍手,每秒拍一下。
(2)10秒能寫多少個數字。
(3)做“想想做做”第2題。
三、鞏固深化,應用新知
1、做“想想做做”第3題。
先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試做,做后提問:自己是怎樣填的,為什么填這個單位?
2、做“想想做做”第4題。
談話:誰能來讀讀鐘面上的時刻?
平時這些時刻,你們都在干什么?
分小組討論,相互交流,體會合理安排作息時間的重要性。
3、做“想想做做”第5題。
四、評價鼓勵,全課小結
談話:這節課,同學們都開動小腦筋,學到了很多新知識。請同學們回去后,根據自己的情況,做一張作息時間表,人人都做愛惜時間的好孩子。
作業反饋及補缺
十、觀察物體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實際的觀察、比較,初步體會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
看到的形狀是不一樣的,并學會根據看到的形狀正確的判斷觀察這的
位置。
2、使學生在觀察物體的過程中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數學思考,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數學的積極性。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初步體會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一樣的,并學會根據看到的形狀正確的判斷觀察這的位置。
教學難點:從一個面推測到另一個面的形狀。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你們照過像嗎?老師有幾張照片, 能看出是誰?都是老師,看上去為什么不一樣?
2、同學再看看這兩張照片,你知道是在哪里拍的?為什么也不一樣?小組先互相交流。叫學生試一試站的位置。
小結:拍照你們很有經驗,同樣一個人,同樣一個教室,站在不同的位置,拍出不同的照片。
今天我們就來從各個不同的方向去觀察物體。(揭示課題:觀察物體)
二、觀察實物
1、今天請來了企鵝小博士和我們一起學習,高興嗎?小博士最喜歡開動腦筋,專心聽講的小朋友,你們能做到嗎?現在每個人就坐在自己的位子上,仔細觀察,然后給它也拍個照片。(老師示范架起鏡頭對準小博士,仔細看)
剛才我們拍的照片全放在信封里,請你們打開信封從里面找到你剛才拍的照片,再仔細對照。
1、 找到嗎?出示照片
看到1號照片的同學舉手,是從小博士的哪一面拍的?能看到什么?
看到2號照片的同學舉手,你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