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詩歌鑒賞:《滿庭芳·碧水驚秋》
來源:網絡來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編輯 2022-05-19 17:23:32

奧數網整理了關于小學語文詩歌鑒賞:《滿庭芳·碧水驚秋》,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滿庭芳·碧水驚秋
宋代:秦觀
碧水驚秋,黃云凝暮,敗葉零亂空階。洞房人靜,斜月照徘徊。又是重陽近也,幾處處,砧杵聲催。西窗下,風搖翠竹,疑是故人來。
傷懷。增悵望,新歡易失,往事難猜。問籬邊黃菊,知為誰開。謾道愁須殢酒,酒未醒、愁已先回。憑闌久,金波漸轉,白露點蒼苔。
譯文
碧清的水面放出冷冷的秋光使人心驚,黃云在暮色中凝聚,臺階上到處是零亂破敗的落葉。室內悄無人聲,月光斜斜地照進來,照著他獨自徘徊。又一個重陽節臨近了,到處是催人的砧杵聲。西窗下,開門風動竹,疑是故人來。
宦海的風波,使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變得非常脆弱;而仕途上的是非往往是無事生非,誰又能說得清楚。問問籬邊的黃菊,不知是為誰而開?不要隨便說什么愁總是跟酒在一起,酒能留住愁;其實,酒還沒有醒,愁就已經先回來了。憑欄沉思了很久,月亮漸漸西沉,蒼苔上已生出點點白露。
賞析
此詞融情入景,以景語始,以景語終,在層層鋪敘、描寫中表達了傷離懷舊的心緒。明董其冒《評注便讀草堂詩馀》謂此詞:“因觀景物而思故人,傷往事且詞調灑落,托意高遠,佳制也。”開頭三句:“碧水驚秋,黃云凝暮,敗葉零亂空階。”一片碧水放出了冷光,寒氣襲人,不覺驚嘆時序變遷之速;又有幾片黃云在逐漸凝聚,掩沒了微弱的陽光,大地呈現出蒼茫的暮色,臺階上堆積著零亂的黃葉。濃重的衰颯氣氛,烘托出詞人此時此地的心境。“驚”、“凝”二字集中地表現出詞人對一片蕭瑟景象的主觀感受,加重了所寫景物的感情色彩,反映出他的凄苦心情。“黃云”一句,語本于李義山詩“秋風動地黃云暮”,而著一“凝”字,就比原句顯得沉著有力。“洞房人靜,斜月照徘徊。”“人靜”,而詞人不靜,他心思潮涌,在斜月照耀之下,徘徊不定,陷入了沉思之中。“又是重陽近也,幾處處、砧杵聲催”。這幾句不是泛泛地點明時序,而蘊蓄著很深的感慨。九月,正是“授衣”的秋日。飄泊異鄉,秋天日暮聽到砧杵聲時,很自然地會起故園之思,而對于接連遭受政治排斥的詞人來說,當這種聲音清晰地傳入他的耳鼓時,他心中涌起無限的悲涼:時光在一年一年地消失,而苦恨何時能休!“又是”二字尤極委婉之致;“催”字,寫盡哀痛之切。“西窗下,風搖翠竹,疑是故人來。”在寫景中透露出懷人的情思,是全詞的主旨所在。這幾句是從唐人李益詩句“開門風動竹,疑是故人來”化出,易“動”為“搖”,寫出了竹影扶疏的風神,同時也反映出對故人的情意。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
點擊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