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 正文
2020-07-20 20:50:48 下載試卷 標簽:小學六年級 六年級上冊 數學教案
預設一:36÷12=3(米/天)、36÷18=2(米/天),36÷(3+2)= =7.2(天)。
生1質疑:你是怎么想到設具體數的?
生2質疑:你們為什么把這段路假設長36米?
生3質疑:還能假設為別的數嗎?
生4質疑:不設他們的公倍數,設別的數如:10、20、100等等的數行嗎?
(評價:小組展示完后其余同學、老師可以對她們的方法進行質疑、補充,從而修正、完善每種方法,充分理解小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明確他們采用的是設具體數的方法解決“工作總量不知道”的問題。
當生質疑不出來時,教師可以質疑,并引導學生思考他們是采用什么辦法解決“工作總量不知道”的問題?在討論“還能設別的數嗎?”的問題時,根據學生出現的情況來調整教學,如果還有學生設的是別的數,就讓學生來展示;如果沒有設別的數想,或對于能不能設公倍數以為的數有爭議的時,教師要引導全班學生在練習本上親自動手試一試。進而發現這里的具體數可以是除零以外的任何數。)
預設二:設這條路為X米,X÷12= (米/天)、X÷18= (米/天)、X÷( + )=X÷ = (天)。
生1質疑: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生2質疑:怎么求著求著x沒有了?
生3質疑:設x,怎么沒有求出X是多少?
(評價:對于這種方法,當學生出現時就展示,學生沒有出現就不再展示,質疑時,當生質疑不出來教師可以站出來質疑,并引導學生思考:這里是不是解方程?進而發現他的這種方法并不是解方程,在這里用X表示具體的數,X是幫助我們計算兩隊合修的工作時間的一個橋梁,我們不需要把它求出來。利用這樣橋梁我們也算出來了兩隊合修的工作時間。)
2.觀察以上方法,你有什么發現?引導學生發現“雖然假設的數不一樣,但是最后的結果都是一樣的。”
思考為什么假設的數不一樣,但是最后的結果都是一樣的呢?最終發現“變中的不變”。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