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試題庫 > 單元測試 > 語文單元測試 > 三年級語文單元測試下冊 > 正文
2020-02-10 11:13:17
部編版三年級下冊語文第三單元《紙的發明》同步練習
知識點
一、四大發明
四大發明是我們國家最偉大的文化成果。包括:造紙術、指南針、火藥、活字印刷術。
二、人物介紹
蔡倫,字敬仲,桂陽郡宋陽(今湖南宋陽)人,生于東漢永平四年(公元61年),卒于建光元年(公元121年)。蔡倫從小隨父輩種田,聰明伶俐,討人喜歡。永樂十八年(公元75年)蔡倫被選入宮,時約15歲。他讀書識字,成績優異,公元88年,侍幼帝(和帝)左右,參與國家機密大事,秩俸二千石,地位與九卿等同。中國歷史上宦官干預國政,也正由此開始。在此期間,他總結西漢以來造紙經驗,改進造紙工藝,利用樹皮、碎布(麻布)、麻頭、魚網等原料精制出優質紙張,由他監制的紙被稱為“蔡侯紙”。他對我國古代科學技術 “四大發明” 之一的造紙術有著巨大貢獻,被紙工奉為造紙鼻祖、 “紙神”。建光元年(公元121年)自盡而亡。
三、生字組詞
術shù(算術、術語、武術)
偉wěi(偉大、雄偉、偉人)
錄lù(錄取、錄音、錄用)
冊cè(上冊、史冊、紀念冊)
保bǎo(保護、保存、保證)
存cún(存心、存在、存錢)
約yuē(約會、大約、節約)
驗yàn(驗算、驗血、經驗)
阿ā(阿姨、阿爸、阿婆)
歐ōu(歐洲、姓歐、歐元)
洲zhōu(亞洲、非洲、大洋洲)
社shè(社會、報社、社團)
四、多音字
累:lèi(累壞)lěi(積累)léi(果實累累)
鮮:xiān(鮮花)xiǎn(朝鮮)
重:zhòng(重量)chóng(重復)
五、近義詞
笨重—沉重 輕便—簡便 粗糙—粗陋
吸收—吸取 改進—改善 促進—推動
學富五車—才高八斗
六、反義詞
文明—野蠻 貢獻—索取 笨重—輕巧
粗糙—光滑 促進—阻止
七、理解詞語
學富五車:形容讀書多,學問大。
普及:普遍推廣,使大眾化。
粗糙:不精細;不光滑。
傳承:傳授和繼承。
促進:促使前進;推動使發展。
八、詞語積累(形容知識淵博的詞語)
學富五車 才高八斗 博學多才 見多識廣
滿腹經綸 才華橫溢 博覽群書 博古通今
九、概括段落意思
第1自然段:總說造紙術的意義;
第2自然段:早在幾千年造紙方法發明以前人們將文字先是刻在龜甲獸骨上,后來刻在竹片木片上,再后來寫在帛上;
第3自然段:西漢時代懂得用麻造紙;
第4自然段:東漢時代,蔡倫改進造紙術;
第5自然段:后來造紙術傳到了全世界,極大地促進了文化的的發展。
十、問題歸納
1.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寫了什么?
課文按照時間的先后順序記敘了造紙術的發明過程、每個過程對人們生活的影響,以及我國造紙術發明及傳播,對人類社會進步的促進與影響。
2.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想想課文寫這段有什么作用?
這段寫的是紙發明前人們記錄、閱讀、攜帶、保存文字的不便,表現出我國勞動人民在“紙”上的探索不斷,也使得紙的發明顯得非常迫切,正是因為這些探索使得后來的紙的發明水到渠成。也與后文“……吸收了人們長期積累的經驗……”呼應,為后面蔡倫改進造紙術做好的了鋪墊。
3.他把樹皮、麻頭、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斷,浸在水里搗爛成漿;再把漿撈出來曬干,就成了一種既輕便又好用的紙。你體會到了什么?
我體會到:用這種方法造的紙,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價格又便宜,能滿足多數人的需要,搬運和保存也方便,蔡倫真聰明……
4.我國的造紙術首先傳到鄰近的朝鮮半島和日本,后來又傳到阿拉伯世界和歐洲,極大地促進了人類社會的進步和文化的發展,影響了全世界。我國的造紙術傳到朝鮮,朝鮮的人們會說些什么?
中國人太偉大了,竟然用這么容易找到的便宜材料做出這么實用的紙來,以后我們寫東西、閱讀、搬運、保存再也不發愁了。
5.仿寫:他把樹皮、麻頭、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斷,浸在水里搗爛成漿;再把漿撈出來曬干,就成了一種既輕便又好用的紙。上面一段話寫出造紙具體過程。請你用上“……,……再……”寫做一件事的過程。
早上起來,我先穿好衣服,再洗臉、刷牙。
十一、課文主題
課文按照時間的先后順序記敘了造紙術的發明過程、每個過程對人們生活的影響,以及我國造紙術發明及傳播,對人類社會進步的促進與影響。了解國情歷史,具有文化自信,尊重民族優秀文化成果。
十二、教材課后習題
1.默讀課文,想想每個自然段的意思,再照樣子填寫下面的圖表。
點擊查看更多:更多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單元測試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