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事:列寧如何能“肉身不腐”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9-11-22 11:35:33

名人故事:列寧如何能“肉身不腐”
列寧去世也已90多年,但他的遺體依舊完好保存著。經幾代科學家發展出的遺體保存技術,不僅讓列寧“肉身不腐”,還推動了醫學的發展。《科學美國人》雜志刊文,揭示了列寧“永葆青春”的秘密。以下為全文翻譯:
人類數千年來一直使用防腐處理方法來保存遺體,但這些方法都無法與俄羅斯90年來保存共產主義革命家、蘇聯締造者列寧遺體的實驗相提并論。數代俄羅斯科學家花了近百年的時間,不斷完善遺體保存技術,保持了列寧遺體的外觀、觸感和彈性。俄羅斯官員今年關閉了位于莫斯科紅場的列寧墓,以便讓科學家做好準備工作,在他誕辰145周年的4月22日再次開放。
負責列寧遺體維護的任務是一個在蘇聯時期名為生物醫學技術教學科研中心的機構。核心團隊由五六名解剖學家、生化學家和外科醫生組成,被稱為“列寧墓小組”。他們的主要責任就是維護列寧的遺體。(他們還幫助保存了其它國家三位領導人的遺體,分別是越南領導人胡志明以及朝鮮領導人金日成和金正日。)
俄羅斯保存遺體的方法將重點放在維持遺體的物理形態,比如外觀、形狀、重量、顏色、肢體彈性和韌性,而不一定保留原有的生物物質。他們在這一過程中開創了一種不同于其他防腐處理方法的“準生物”學。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社會人類學教授阿列克謝-尤爾查克稱:“他們不得不用塑料或其他材料替代局部皮膚和肉體,所以遺體原有的生物物質已經越來越少了。這與以前的所有方法有很大的差別,以木乃伊為例,它注重保存原有物質而不是遺體形態。”
尤爾查克一直在寫一本有關列寧遺體的歷史、相關科學、列寧遺體和科學在蘇聯和后蘇聯時代所發揮政治作用的著作。他的大部分材料來自對在“列寧實驗室”工作的俄羅斯研究人員的采訪。他已經在《表現》雜志上發表了有關列寧遺體保存項目的一篇論文。他還出版了《所有的東西都是永遠的,直到它失去時:蘇聯最后一代》。
當列寧于1924年1月去世時,大部分蘇聯領導人反對在短時間公開展出后繼續保存遺體,其中很多人設想將列寧遺體安葬在莫斯科紅場的一個封閉墓地內。但當年的寒冬使列寧的遺體在展出了近兩個月后仍保存相當完好,大量群眾在此期間瞻仰了列寧的遺體。這也給了領導人時間來重新考慮更長時間保存列寧遺體的想法。為了避免列寧遺體與宗教遺物扯上關系,他們宣布,蘇聯科學家和研究人員將負責保存和維護列寧遺體。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