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四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 正文
2019-08-31 20:03:53 下載試卷 標簽:部編版語文 四年級上冊 教案設計
師:對比后,你發現什么?
(原本中國巡警應該為中國人撐腰,因為是洋人軋死了中國人,可是巡警不但不為她撐腰,還訓斥他。非常不講道理!)
(就是因為當時中國太弱,被欺負,所以巡警也狗仗人勢。)
師:說得好,都是因為中華不振。請大家再看看,還有這樣的地方么?
(“圍觀的中國人都緊握著拳頭,但這是在外國人的租界里,誰又敢怎么樣呢?大家只能勸慰這個不幸的女人。”原本大家要幫忙,但是卻不敢幫忙,只能勸。大家也很無奈,因為中華不振。)
【設計意圖:通過讀書,在下文中尋找問題答案。更為巧妙的是,教師不滿足于此,而是引導學生發現文本結構上的“秘妙”--“懸念與伏筆”,不露痕跡地將教學的重點,指向于寫作。在閱讀中要結合寫作技法滲透,讓兒童在閱讀實踐中,形象、直觀地體會作者的寫作運思。】
師:是啊。抓住“握緊拳頭”和“勸慰”這對矛盾來讀,你會讀到當時中國人的心情,你會體驗到中華不振,國民怒不敢言的無奈。來吧,讓我們一起把這個故事讀一讀,一邊讀,一邊好好體會。(板書:婦人飽受欺凌 巡警喪失尊嚴)
師:這個故事的結尾說“這時周恩來才真正體會到”中華不振“這四個字沉重分量”,現在你體會到了么?
(中華不振就是我們總是被帝國主義列強欺負。)
(中華不振就是中國人受到委屈都沒人管。)
(中華不振就是中國人不敢幫助中國人。)
(中華不振就是中國人在自己的國家里,生活很困難,而洋人卻過得很好,還欺負人。)
師:體會得真好。(板書:中華不振)所以周恩來才會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志向。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