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10個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9-05-28 19:59:20

10個培養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1、課前預習及準備的習慣
預習時應對要學的內容,認真研讀,理解并應用預習提示、查閱工具書或有關資料進行學習,對有關問題加以認真思考,把不懂的問題做好標記,以便課上有重點地去聽、去學、去練。
課前要自覺準備好學習用具:課本、寫字筆、學具盒、計算器,最好還要備有鉛筆、草稿本、作業本、練習冊,并且把這些常用的用具裝在一個專用文件夾里面,以便每次能迅速的拿出來。
課前還要調整好上課的狀態,數學老師要善于通過課前的情景導入,激發學習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的注意,讓學生迅速進入數學思維狀態。
2、勇于舉手發言的習慣
舉手是學生學習過程中很常見的行為,目的是希望發表自己對某些問題的看法,也是老師進行教學反饋的手段之一。
對于學生來說,舉手還有另外的作用,提醒自己注意,創造展示自我們的機會,調動上課的積極性。
舉手能體現學生的精神面貌,老師應鼓勵全班同學積極舉手,通過舉手樹立學生的自信心。
舉手大有學問,應該提倡正確的舉手姿勢,舉手時身體要坐正,右手放在身體的右前方,或者左手放在身體的左前方,眼睛看著老師。
發言是學生發表自己對某些問題的看法,匯報交流的成果,通常有單獨發言和集體發言兩種形式。
同學們在集體回答老師的提問時,不必高聲回答,只要能說給自己聽到即可,但必須簡潔明了。
對于學生的單獨發言要求流暢連貫完整,說話有頭有尾,語速不快不慢,語調抑揚頓挫,聲音洪亮,吐字清晰有力。
發言時要對著同學們,說給同學們聽,眼睛要充分與同學們接觸。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可供培養的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3、勤于動手的習慣
勤于動手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習慣,常常見到有些學生在做一些容易的題目時,想到了,也說對了,但動手做起來就錯了。
最初這些學生總能給人一個感覺就是“聰明”,其實這些學生眼高手低,是非常浮躁的。
如果不加以引導,讓其形成動手的習慣,最終會成為不會聽、不會看、不會讀,只會瞎說的能力低下的人。
由于數學學科的特點,計算具有很強的周密性,解決數學問題具有很強的程序性和嚴密性。
在數學學習中,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容易不等于簡單”,所以在數學學習中動手能力與思維能力同樣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在動手訓練和操作的過程中,才能做到知行統一,手腦并用,周密性和嚴密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加強。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