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 正文
2019-04-22 17:12:55 下載試卷 標簽:六年級數學上冊 第六單元集體備課教案
3、請四人學習小組分工合作的方式,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下面這道統計與問題。
五(3)班全體同學的左眼視力情況如下:(44人)
5.0 4.9 5.3 5.2 4.7 5.2 4.8 5.0 5.3 5.2
4.8 5.0 4.5 5.0 4.9 5.1 4.7 5.0 4.8 5.0
5.0 4.8 4.9 5.1 4.5 5.0 4.6 5.1 4.7 5.0
5.0 5.1 5.0 4.9 5.0 5.1 5.2 5.0 4.6 5.0
(1)根據上面的數據完成下面的統計表
左眼視力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人 數
(2)這組數據中的眾數是多少?
(3)你認為用哪一個數據代表全班同學視力的平均水平比較合適?為什么?
(4)誰知道視力是多少就是近視了?那你覺得我們班同學的左眼視力如何?你有什么好的建議?
【設計意圖】:有層次的設計練習,讓學生進一步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
智力。注重練習與生活的緊密結合,使學生充分體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數學又服務于生活。
三、歸納總結,形成能力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四、作業
課本P92自主練習4、5
【課后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力爭體現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1.創設現實情境,引發認知沖突。通過搜集整理與學生身體發展同步的青春期的體征變化的情境,引出“青春期女生身高年增長情況怎樣”的問題,引發認知沖突,發現單靠“平均數”來描述數據特征有時是不合適的。體現數學來源于生活。
2.在解決現實問題中,促進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數學寄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鞋店老板最關心的問題”以及“五 又三班的視力情況”這一系列學生身邊的實際問題的解決,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使學生真切體會到數學服務于生活。
我們長大了
——統計
信息窗2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青島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93——95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平均數、眾數的基礎上學習中位數的意義以及怎樣求中位數,進一步培養學生能根據實際問題選擇合適的數來合理地解決問題。
教學目標:
1.在豐富的現實背景中,理解并體會中位數的意義;會求給定的一組數據的中位數,并能夠解釋結果的實際意義。
2. 能夠知道平均數、中位數的區別,并根據現實生活中具體的情況,選擇適當的統計量表示數據的不同特征。
3. 培養學生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能力;體會數學來源于生活,反過來又服務于生活的思想。
教學重點:
理解并體會中位數的意義;求一組數據的中位數。
教學難點:
根據實際情況體會平均數、眾數和中位數的區別。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師:同學們,節假日的時候,爸爸媽媽都會帶你們去旅游,人多嗎?如果你
在游玩的時候遇到這樣的一群游客,你覺得你該不該關心禮讓一下他們?為什么?(因為有的年齡都很小,有的很老了。)
師:是個懂文明、講禮貌的好孩子。
游客年齡統計表
年齡(歲)
6
6
7
8
11
12
69
師:可是導游小姐計算了這群游客的平均年齡后,她這么說:請讓讓,這里
來了一群平均年齡是17歲的游客。 導游小姐這樣介紹,合適嗎?(引導學生認識到雖然平均年齡是17歲,本來需要被照顧的游客,一下子變得不需要被照顧。)
師:看來,平均數并不是萬能的,在這里,用平均數來介紹這群游客的年齡
就不合適。為了解決問題,數學家們發現有一個新的數能表示出大部分游客的年齡特點,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中位數。(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現實的情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認識到平均數
已經不能解決所有的數學問題,由此引出學習中位數的必要性。
二、探究新知
(一)在現實情境中初步體驗學習中位數
1.猜一猜,中位數可能是哪個數?(8)
師:對!8在這組數據的中間,8就是這組數據的中位數。
2.師:8跟那些游客的年齡接近?(引導學生理解8歲和大多數游客的年齡都很接近,反映了大多數游客的一般水平。)
3.師:這時導游小姐如果這么介紹:請讓讓,這里來了一群游客,他們的年齡大部分都在8歲左右。你認為這樣的一群游客需要被照顧嗎?
(二)在解決問題中進一步理解學習中位數的意義。
出示信息窗2的內容。
師:讀題,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學生可能有信息窗1的經驗,因此可能直接提出“青春期女生的體重的年增長情況怎樣?)
師:你想怎樣解決這個問題?
學生可能出現以下可能:
(1)學生可能回答:求平均數。(全班一起解決平均數。)
生可能提出疑問:大多數同學體重的年增長的千克數比平均數6小,還有3個同學體重的年增長數比6要大得多,因此不合適。
(2)我們也可以用中位數來反映這組同學的年增長情況。
師:誰知道這組數據的中位數是多少?
生可能回答:4或4.5。
請不同答案的同學說出各自的理由。
師:如果把4和5.5或其他的數交換位置,中位數應該是那一個?
小結:要準確找出這組數據的中位數,就必須先把這組數據按從小到大或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正中間的一個數就是這組數據的中位數。因此4.5是這組數據的中位數。
【設計意圖】:在自主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充分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意識。教師在學生的迷惑處適時地提出問題,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使學生在比較中自覺發現什么數是中位數,以及趙中位數應先排列大小。
(三)在對比中加深理解中位數的意義。
師:剛才這兩道題用平均數都不能很好地說明問題,那我們觀察一下這兩組數據,它們有什么特點?
引導學生觀察發現:第一道題有兩個游客的年齡特別大,而第二道題大多數同學體重的年增長的千克數比平均數6小。(學生能發現這兩組數是按順序排列的更好。)
師小結:引導學生認識到中位數在出現極端數據(偏大,偏小)的時候能反映出大部分的情況。
(四)在解決問題中學習怎樣求中位數。
1.出示第二個紅點。
2.學生獨立解決先排序。板書:21、22、24、25、26、27、29、31
3.請幾個同學說出中位數。可能有說25,也有人說26,還有個別學生認為是25和26的平均數25.5,也有部分學生感覺無法確定。
4.以小組為單位討論該選哪個數?
5.集體交流后小結:這組數據的個數是雙數,因此中位數是中間兩個數的平均數。
6.師:通過以上兩道題,你認為怎樣求一組數據的中位數?
學生討論后得出兩種情況的中位數的求法。當數據的個數是單數時,中間數是一組數據的中位數;當數據的個數是雙數時,中間兩個數的平均數是一組數據的中位數。
【設計意圖】:在初步的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現新的問題,通過同學間的討論、交流互相啟發,互相借鑒,水到渠成的幫助學生完善知識體系。
三、鞏固練習
1.自主練習1。學生獨立解決,集體交流。
2. 自主練習2、3。學生獨立解決后集體交流。
小結:你能說說什么是眾數、中位數、平均數?他們有什么樣的區別?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既鞏固了對中位數和眾數以及平均數的理解,又加強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感受到了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3.拓展練習:自主練習5
你認為用什么數能代表公司職工工資的一般水平?這個數是多少?
【設計意圖】:拓展練習使學生對知識的綜合應用解決現實問題,而且能充分展示不同學生在獨立解決問題中的個體差異,獲得了不同的成功體驗,嫩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