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說課稿 > 小學數學說課稿 > 一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 > 正文
2018-12-01 14:40:42 下載試卷 標簽:西師大版數學 一年級上冊 數學說課稿
西師大版一年級上冊《認識物體》數學說課稿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通過實物和模型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知道這些幾何體的名稱,能對簡單的幾何體和圖形進行分類。
2.情感性目標:創設師生互動情境,在民主、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中,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觀察、想象和語言表達的能力。
3.過程性目標: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使學生經歷與他人合作、交流的過程,培養主動探索的精神和與人合作的意識。
現實空間的認識,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起著重要作用。
一、創設情景,激趣導入。
低年級學生參與教學,很少是因為認識上的需要,教學活動能否激發興趣,使學生主動投入到學習中去,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之所在。為此,我充分利用一年級學生好奇、好動的心理特征。由兒童喜聞樂見的“機器人”引入,抓住童心,讓學生通過認識機器人的頭、身體,胳膊和腳,意識到物體的還有形狀的不同,創設了民主、平等的氛圍,激發了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的投入到《認識物體》這一新知的學習過程中。
二、合作分類,認識物體。
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數學,重視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讓學生親身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和發展,這是標準中提倡的學習方式。教學中一開始我讓學生認真觀察桌面的物體,和小組同學合作,把帶來的學具進行分類,學會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解決實際問題,并組織交流,這其中同時也是對各種不同形狀的物體的一次認識。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要重視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親身經歷數學知識的生成、發展和變化顯得尤為重要。在教學中通過學生自己的一個分類實例,教師有意提取學生最喜愛物體——球,老師和學生一起合作,通過看、摸、比、想、滾一系列的操作活動認識球,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建立球的表象,構建新知。再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認識的物體進行操作,和小組的同學進行交流,與相似物體的對比,看、摸、滾等系列活動物體形狀的表象,構建新知。這樣,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想”,將“玩”中感受到的體驗“數學化”,使教師“教”的內容變成了學生“學”的活動,“教數學”也變成了學生“創造性”地“學數學”,把“靜止呆板”的數學變成“活動的”。同時學生自己也體驗了數學知識形成的過程性。
三、游戲鞏固、回歸生活。
“數學來源于生活,而又應該為生活服務。”這是《數學課程標準》強調指出的。在學生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和球有初步認識的基礎上,我開放課堂時空,讓學生從生活實際中找出哪些物體是長方體,哪些是正方體,哪些是圓柱體和球,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回歸于生活。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