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說課稿 > 小學語文說課稿 > 二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 正文
2018-10-08 15:00:00 下載試卷 標簽:部編版說課稿
部編版語文二年級下冊《”貝”的故事》說課稿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由貝類引入,講述了古人對貝的喜愛,講解了一些由“貝”衍生出的漢字,如:賺、賠、購、貧、貨等,讓學生了解漢字的起源:剛開始是用具體的事物幫助記憶、交流思想,然后依靠集體的智慧,經過時間的錘煉,就形成了漢字。om
學情分析:
二年級的學生對漢字的起源不了解,但這一課形象生動地講解了與“貝”相關的漢字,學生易于接受。因此,教師可安排學生在課前搜集漢字知識,在課外拓展漢字知識,這樣,學生對于漢字的起源及相關知識會有一個系統化的了解。com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要求低年級能使學生借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因此我確定本課的教學要求:
知識技能1.默讀課文,了解貝字的起源,貝的作用以及字形字義。 2.進一步了解漢字的意思,與偏旁有關的特點。
過程與方法:進一步認識形聲字的規律,歸納一批學習過的形聲字來學習本課。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感受漢語言文字和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
3.教學重、難點:
識字教學始終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況且本課為識字課,教學重點:了解貝字的起源和字形字義特點,掌握貝在左右結構和上下結構中書寫不同的特點。教學難點:有貝字推衍開去,總結形聲字形旁表義的特點。
二、說教法、學法:
所謂“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在教學過程中,我確立了以學定教的思想,借助圖片,運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同時采用靈活機動的教學方法,啟發學生思考。
通過觀察、談話,平等地與學生交流,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習興趣,這樣更好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中突出在玩中學樂中學,以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為主,同時注重教給孩子識字方法,激發學生主動識字的愿望。
三、說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復習導入。
出示復習字詞大屏幕出示:
貝殼 貝類 漂亮 珍貴 飾品 隨身 容易 損壞 錢幣 參與 錢財 有關 賺錢 賠付 購買 貧困 甲骨文
(1)出示本課詞語自由讀一讀。
(2)指名讀詞語師生糾正讀錯的字音。
(3)全班齊讀詞語三遍。
(4)單獨出示文中12個要求會認的生字,指名學生朗讀。
(在多讀中對詞語復習鞏固)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想看看嗎?快打開書33頁。聽范文讀課文。要求:邊聽邊思考問題等。
①講“貝”字的起源。
②人們把貝殼當作“飾品”用以佩戴。
③人們把貝殼當作 “錢幣”購買東西,同時列舉與“貝”有關的漢字。(設計意圖:初讀部分給學生作好示范朗讀,能起到很好的指導作用。讓學生切實地感知整文章。)
(三)介紹甲骨文。
甲骨文因鐫刻、書寫于龜甲與獸骨上而得名。它是中國的一種古代文字,是漢字的早期形式。(簡單介紹甲骨文的由來)
(四)貝”字是如何形成的呢?
貝的寫法演變
(五)再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1.默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序號,想想每個自然段分別講了什么。
2.指名說明每個自然段的大致意思。
3.精讀理解,重點突破。
A.學習第一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貝殼是什么?出示貝殼圖片。
(貝殼是保護動物身體的鎧甲。)
(2)在甲骨文中貝字的樣子像什么?
(甲骨文中的“貝”字,畫的就是貝殼的兩扇殼張開的樣子。)
引導學生歸納,這一段講的就是貝字的起源。
B.學習第二自然段
引導學生歸納:這一段講的是貝殼在古代的作用作為飾品。
(1)除了珍貴、漂亮,貝殼還有什么特點?
(貝殼可以隨身攜帶,不容易損壞)
(2)它在古代有什么用途?
(古人還把貝殼當作錢幣。)
(3)根據這個特點,用貝字做偏旁的字,大多表示什么。
(用“貝”作偏旁的字,大多與錢財有關,比如,“賺、賠、購、貧、貨”。)
(4)除了書上列舉貝字旁的字,你還知道哪些其她貝字旁的字嗎?
(學生查字典回答)
(設計意圖:教材只是一種教學范本,活學才能活用。于是,我設計了查字典,從示范開始,再讓學生鞏固部首查字典的方法,從而激發了他們的主動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從文本中走了出來,達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
四、說板書設計
貝的故事
貝的特點:珍貴、不容易壞 裝飾品
用途:用貝當作錢幣
賺 賠 購 貧貨
設計意圖:采用圖文式的板書,直觀、形象,一目了然。符合低年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而且還達到了使學生在無意注意中不斷識字認字的目的。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