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育情緒穩定孩子的原則及實例(三)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8-06-13 08:20:46

5
Q:有一天我出門上班,走得比較著急,沒太照顧到女兒的情緒。后來聽家里的老人說,女兒在家哭了好久,一直喊“找媽媽”。等我下班回到家,她早已沒事了,我還是不太放心,睡覺前問了問她:“今天不是哭了?媽媽走時沒抱抱你,是不是委屈了?”我想知道,這樣做過頭嗎?我對孩子的情緒的關注是不是有些過頭?
專家解答
媽媽的做法是可以的。至于有沒有必要,那要看媽媽和孩子兩個人的需求。比如這個過程當中,起碼媽媽心里已經有了不踏實,想跟女兒聊聊,那么就可以聊。
在這方面,我們要向孩子學習,他們是最自然地在做溝通。面對情緒,當孩子覺得自己可以消化或者從中學點兒什么,那么就讓它自然過去,不必講出來。當他覺得自己處理不了,則自然會表達出來。所以,在媽媽這里,是不是每件有關孩子情緒的事情,都需要過后更好地處理一下?需要媽媽跟著自己的感覺走。如果孩子沒有主動提出,但我們總覺得心里有個事,不踏實,那么就去主動找孩子。我們和孩子一樣,是自由的。
至于對孩子情緒的關注有沒有過頭?沒有人可以告訴我們答案,我們只能跟著孩子的整個成長過程,在與孩子的互動中不斷去摸索。只要跟孩子在一起時,我們可以做到盡量溫和,盡量不用過于激烈的情緒和言辭,都不會有太大問題。
一旦有問題,其實是孩子給你信號。有時候孩子會說:“媽媽,別再說了!”或者當我們因為害怕、焦慮對孩子“過好”,做得“過多”時,孩子會覺得很辛苦,并用表情告訴我們,比如皺眉頭、不耐煩、聽不下去、避開話題……只是我們很多人根本沒在觀察孩子的反應,只是一味地跟著我們的頭腦,即使孩子說“別說了”,我們還是停不下來,非說不可。
6
Q:3歲的男孩。如果我發現他尿急的樣子,提醒他,他根本不理會甚至會發脾氣。更糟糕的是,如果我忍住不提醒他,他會真的尿在褲子上,并會因此發更大的脾氣!這是為什么?我到底該怎么做?
專家解答
不提醒。他可以發脾氣,但是他冷靜下來之后,媽媽還是要告訴他:“下次有感覺,要記得去廁所。”
兩三歲的孩子正是最執拗的時候,他很想自主,討厭別人主動來幫忙,除非他自己提出要別人幫忙。而且對于這么大的孩子來說,控制大小便是他很重要的一個工作、一項成就,他非常希望自己能夠搞定,所以一旦搞砸了,比如尿在褲子上,他會很挫敗、很不高興。媽媽要允許他有這種失敗,并認同和接納隨失敗而來的各種負面情緒。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