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情緒控制差,多半與父母有關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8-04-17 11:21:55

喜、怒、哀、傷、悲、恐、懼是每個人的基本情緒。當我們的心理需求被滿足的時候,會產生積極的情緒體驗;當我們的心理需求未被滿足的時候,我們會產生消極的情緒體驗。
在子女教育中也是如此,孩子的表現以及發展與我們的期待,即家長的某些心理需求不相符的時候,我們往往體會到失望,表現可能就是擔心、傷心,甚至憤怒。孩子在父母的管教中,如果得不到被理解,被接納的心理需求,同樣會釋放消極的情緒,采取不利的行為,來反抗父母的管教。
所以,請家長們思考一下: 我們在憤怒、失望的同時,是自己什么樣的心理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這樣,您可能更容易理解在您憤怒急切之時,孩子所表現出來的憤怒反抗的緣由。家長口中經常重復的那句“為你好”,如若不是基于對孩子的理解、認同與愛護的話,是無法得到孩子認可的。
我們由于生活、工作、子女養育的多重壓力,導致情緒困擾是普遍存在的。日積月累家庭矛盾,隨之的不良情緒釋放讓我們無法自拔。您在沉浸于自己的委屈和憤怒的同時,孩子可能已經出現了嚴重心理障礙。
兩年前,我在網上看到兩個青春期男孩站在樓頂輕生,一位母親撕心裂肺的哭聲夾雜太多的情感訴求,她一定有很多話想對孩子說,“兒子,你下來吧,媽媽錯了,咱們回家好好談,什么都可以解決......”但是,孩子已經不給彼此交流溝通的機會了,他們不愿在信任親人。
當第一個孩子雙手扒住樓頂的邊沿,身體懸掛樓外的時候,另一個孩子曾經有短暫遲疑。當他看到同伴由于體力不支,幾秒中抓掛后從樓頂墜落的時候,另一個男孩義無反顧的效仿了同伴,第二個孩子幾秒鐘后墜落。我們不清楚,兩個孩子在輕生之前,是如何形成的共識,要相互陪伴結束生命,不許“爽約”。
試想,孩子絕望行為的背后,是多少父母憤怒、抱怨、失望情緒的累加,又是孩子多少內疚、憤怒、恐懼、抑郁情緒的堆積,才釀成如此的悲劇。
在子女教育中,有太多的原由導致家長的不良情緒,您可能也在慢慢發現:不良情緒的釋放可能暫時讓孩子懼怕,但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特別是青春期的孩子,如果沒有好的親子關系作為基礎,孩子一旦效仿了我們的情緒表達方式,您將體會到管教的無力感。我們在座的家長中,一定不乏情緒管理不善的家長;也不乏用身體癥狀(如頭痛等)來應對學習、考試的孩子,用沉浸網絡游戲來逃避家庭,甚至用輕生念頭、抑郁情緒來表達絕望的孩子。當我們面對嚴重的管教難題的時候,您是否依舊在用慣有的管教模式,在不良情緒的控制下,來給孩子講那些充耳不聞的道理呢?
如果我們在孩子的養育過程中,少些對孩子不良行為的關注,多些情感情緒的共鳴,管教可能會有效得多。您知道嗎?當我們以不良情緒面對孩子教育的時候,孩子已經忽略了所有的道理,而記住了您的情緒和態度。在這周的情緒系列課程中,我會幫助家長更深入地了解您和孩子的情緒,并分享有效的情緒管理方法,我們不談情緒好與壞,只談情緒釋放是否有效。相信每位家長都可以給孩子樹立榜樣作用,用自身的淡定從容、積極陽光來引導孩子的成長。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