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學論文 >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 > 二年級語文教學論文 > 正文
2016-12-29 16:33:45 下載試卷 標簽:小學語文論文 小學教學論文
二、創設情境——敢問——一石激起千層浪
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讓學生敢于提問,這是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外在環境,又是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有效策略。理學家羅杰斯認為:“成功的教育依賴于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因此,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必須盡可能給學生多一些思考的時間,多一些活動的空間,多一些自我表現和交流的機會,多一些嘗試成功的體驗,讓學生自始至終積極參與教學的全過程。而其中,師生平等交流是啟發學生提出問題的重要環節,只有師生平等,學生才能克服畏懼心理,大膽提問。除此之外,教師還應引導學生挑戰“權威”,敢于在既定理論、觀點方面進行質疑,敢于突破常規定型模式,敢于超越傳統理論框架,敢于把思路指向新的角度、新的領域。但我們學生往往受中國傳統思想的影響,把教師和教材看作是知識的權威,一味迷信。但我們教師卻偏偏要讓他們反思作品中的人物、結構、語言、思想、情感,從而開發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形成自己具有個性的解讀。當然,開發學生的批判性思維,需要在教學中鍛煉學生的各種思維,關鍵在于排除學生思維定勢的干擾,引導學生變換角度去思考問題。如,指導文章寫作順序教學中,教師要經常采用“變式”以及問題的前后聯系來消除學生思維中的定向思維?傊,批判性意識人人具有,只要注意巧妙引導,批判性思維就可形成,而這種思維正是問題意識形成的核心要素。如果我們有意識放開手腳,讓學生大膽反思與批判,那么,學生就敢大膽質疑,隨時質疑,隨處質疑。
學生由質疑問難所享受到的成功體驗,往往來源于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所給出的合理評價。如學生提問出現問題或錯誤,教師不宜加以嘲笑,應肯定其大膽行為,發現其發光點。學生最渴望得到的是老師的欣賞和贊美,尤其是后進生,如果學生的提問得不到及時的贊美和恰如其分的評價,則會喪失提問的興趣和信心。教師可以運用多元智能理論評價學生,會更好地起到傳授知識、表達思想、喚醒學生潛能的作用。正如多元智能理論認為,世界上并不存在誰聰明誰不聰明的問題,而是存在哪一方面聰明以及怎樣聰明的問題。即學校里沒有所謂"差生"的存在,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也是出色的。因此,我們樂于對每一位學生的質疑能力抱以積極、熱切的期望,并樂于從多個角度來評價、觀察和接納學生的質疑能力,尋找和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借以發現并發展學生的質疑潛能。學生渴望成功,成功將更能激發他們的問題意識。所以,教師還要善于運用有效的激勵手段,通過精心設計不同知識基礎和能力水平的問題,為每個學生的成功創造條件和機會。假如學生有時提出了不恰當或不明確的問題,我們教師要耐心地傾聽并投以信任、贊許的目光,要肯定學生思考問題的主動性、積極性,然后共同分析思維不合理的原因,讓學生自悟自明,獲得成功的喜悅。或者,鼓勵學生與教師就某一問題進行探討。對學生提出的,應采用與學生一起思考的方式加以引導,幫助學生理清問題的思路,抓住關鍵處提問。例如教學《秋天的懷念》這課時,母親的四句話“聽說北海的花兒都開了,我推著你去走走。”、“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著你去看看吧。”、“看完菊花,咱們就去‘仿膳’,你小時候最愛吃那兒的豌豆黃兒。還記得那回我帶你去北海嗎?你偏說那楊樹花是毛毛蟲,跑著,一腳踩扁一個……”、“我那個有病的兒子和我那個還未成年的女兒……”這些話若放在平時,意思就很平常,但在這兒卻飽含著母親憐愛兒子的深情,淋漓盡致地表現了母愛的無私、理解與偉大。同時也是將教學過程向縱深推進的突破口。學生的問題不能僅僅停留在“這個詞語我不懂”,“這個句子我不明白”這個層次上。這時,我們可以這樣引導學生提出問題:①母親有哪些不放心的事情讓她這樣做、這樣叮囑?②兒子已經二十多歲了,她的話是否多余?③母親的話跟她的心境有什么關系?當提出了問題之后,再引導學生自己深入地鉆研課文,解決問題。就這樣,在教師的相伴下,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又能自己解決問題,他(她)們往往會因此而感到無比自豪。而這種自豪與戰勝自我的成功感則又往往能讓他(她)們堅定對自我質疑能力的肯定與欣賞。
這正是新課程對學生評價所倡導的改革方向,關注學生個體間發展的差異性和個體內發展的不均衡性,評價內容多元、評價標準分層,重視評價對學生個體發展的建構作用,以及評價給學生身心帶來的成功體驗。
三、授之以漁——會問——萬紫千紅總是春
會問問題,這是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信心來源。除了要讓學生敢問、想問,還要讓學生會問問題。只有培養起學生問問題能力,才能真正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師要教給學生提問的方法和技巧,真正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就要促其得法善問,必須經常性地指導學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地質疑。
1.借題質疑。鼓勵學生質疑問難,課題的質疑是第一步。課題常常是文章的“眼睛”,而“眼睛”又是“心靈的窗戶”。因此對題目的質疑問難往往是打開分析文章的窗戶,是語文閱讀教學不可忽視的環節。
2.初讀質疑。孔子說過“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學生在“憤”、“悱”之際是引導質疑的最佳時機,只要抓住了時機隨時都可以質疑。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學生初次接觸一個新的文本后,會遇到許多問題,所以在初讀課文后,引導學生對文本中的生字新詞,難句,課文的內容等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很有必要。一方面教師可以從問題的難易程度了解學情;另一方面,根據他們感興趣的問題來調整自己的教學思路,圍繞質疑問難中的問題組織教學,這樣的教學有著傳統課堂所沒有的生成性。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