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學論文 >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 > 六年級語文教學論文 > 正文
2014-01-11 13:20:55 下載試卷 標簽:語文教學論文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
作文教學論文:貓的教學設計理念
【設計理念】
力求突出課文所蘊含的人文精神——作者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以研究性閱讀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享有個性化的、自由的發展空間,使課堂充滿生命活力;同時也不忽視語文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訓練,力求兩者的和諧統一。
【設計特色】
課堂教學引入選擇機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引入研讀機制,培養學生主動、積極的學習態度。本節課通過說,讀,想,演,積累。來學習這篇課文,在理解課文的同時,體會作者的寫作方法,體會作者用詞的生動。同時培養學生的表達表演能力。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生活給我們帶來的樂趣。從而更加熱愛我們的生活。此外積極開展積累與運用。讓學生充份從課文中汲取營養,打好良好的語文功底。
閱讀的過程是學生對讀物按其不同個性、經歷重新建構的過程,本身就充滿了研究性。本課教學設計正是從這一點出發,放手讓學生自主選擇、自主探究,以一課一問(一個研讀專題)取代傳統的情節分析、煩瑣提問這一難以突破的課堂模式,把課堂時空真正還給了學生,以充分展示生命活力。在仔細研讀過一些教師的教學設計之后,發現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幾乎所有的設計都十分完美,教師的提問是一個接著一個,而學生的回答也設計得十分具體。但是大家想過沒有,教學設計不等于教學實錄,雖然一些回答可能出自于學生之口,但是大部分的答案都是教師根據自己對學情的掌握情況而預設出來的。一些問題提出以后,學生該怎么回答?能主動回答問題的學生占百分之多少?某個問題適合所有的學生去思考嗎?實踐證明,繁瑣的問答式課堂非常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反而會使學生覺得閱讀是一種壓力,因為只要是語文課,就意味著自己要面對老師一系列的提問,久而久之,語文課堂就會變得越來越枯燥。
老舍先生的“貓”,是篇傳統課文,其他老師們講這篇課文,往往喜歡抓那個“古怪”組織教學。這和教參上的這段話分不開“課文先從三個方面具體表現貓的性格古怪:講它既老實又貪玩,既貪玩又盡職;講它高興時和不高興時絕然不同的表現;講它什么“都怕”,但又很“勇猛”。這三個方面的表現,看起來相互矛盾,但都是事實,所以說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這樣教學導致的課堂情形就是圍繞“古怪”去找依據,找呀找,說呀說,變成了枯燥的課文分析,而且這些真的都要和“古怪”聯系起來,又感到那么牽強,怎么學怎么感到別扭。學完課文,學生腦海中留下的就是“古怪”這個詞。我想,學生學習這篇課文絕不是要去了解老舍先生寫的這只貓有多古怪,知道這個沒有絲毫意義,學生是要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去感受全文字里行間流露出對貓的喜愛之情,受到良好的情感熏陶,學習作者真實、具體的表達方法,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因此如果拋開這個“古怪”,更有利于學生讀進去,到語言文字中去感受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去體會作者如何表達這種喜愛之情。
在課堂進行到第二個環節之時,教師要先重點指導一處范例以后,再著重引導學生自讀。可以讓學生“劃”自己最喜歡、感受最深或最能體現作者對貓的喜愛這情的句子,‘圈’出這一句話中最能體現貓的可愛、作者愛貓的關鍵詞,“研讀”領悟這些關鍵詞的特別含義,“賞讀”體會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然后,把這個自讀過程具體說出來參加交流。這樣保證了他們有充分的時間去研讀課文,有效地鍛煉了學生提取、處理信息的能力,從而把反復誦讀課文與研究性學習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擺脫了以繁瑣提問作情節分析的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束縛,開拓了閱讀教學的新天地。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享有充分的自由,他們可以挑自己最有感觸的地方說。這樣可以激發他們積極性和自豪感,真正發揮他們的獨立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同時也使語文教學真正的回歸文本,摒棄那些復雜而又超出學情的環節設置。
綜合本班學情,這種探究式學習似乎有些困難,但是我覺得,這樣的課堂比那種傳統課堂更有利于學生的進步與發展。在課改要求下,既要突出新課堂的特點,又要有所取舍地學習杜郎口與洋思模式。杜與洋都算不上神話,只是它們走在了時代前列而已。仔細去觀察去分析,它們的模式甚至隱藏著更多的弊端。學生不能永遠是試驗品,教師也不能一味的去追求不切實際的新穎與獨特。
不要讓課改變成枷鎖,更不要把革新變成負擔。一切變革與實踐的最終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讓學生愛學,會學,學會,以及在將來有更好的語言素質和能力。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