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 正文
2009-11-05 23:14:45 下載試卷 標簽:六年級 教案 語文
對一節課成功了,我們要及時總結經驗;失敗了我們也要認真總結、找準癥結所在,以便彌補不足。在教學小學課文《詹天佑》這一課,我讓學生了解了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愛國工程師。他主持修筑了第一條京張鐵路,表現了中國人的價值。只是在課上出現了這樣的小插曲。在讓學生上臺扮演小司機時,我讓學生推薦同學表演,由于被推薦的同學準備不夠充分,因此他只能用生硬的動作、語言,簡單地說完整個過程,而對其他同學的質疑也只能含糊地回答了,由于調控不及時,引起同學們議論紛紛,我也覺得十分尷尬。是啊,課堂是師生的雙邊活動,在以學生為主體的同時,教師起著主導作用,教是為學服務,而教師的導必須要貫穿教學全過程,必須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作及時的調控,評價,指點,幫助,鼓勵等;同時調控學生的情緒,調控課堂的氣氛,或根據實際情況調控教學手段的使用方法等。看來在以后的教學中,教師如何靈活把握課堂,使自己的教學設計得以完整實現是一件需要長久努力的工作!
小學課文《詹天佑》中“人”字形線路的教學設計
小學課文《詹天佑》這篇課文,我通過直觀演示的方法進行教學“人”字形線路。因為這一節既是文章的重點,又是文章的難點,這一部份內容學生很難理解的。它表現了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愛國工程師,理解了這一節的容,才會真正理解“杰出”這個詞的意義,才會對課文的中心思想有個明確的認識。
在教小學課文《詹天佑》一課中的“人”字形線路這一節時,開始,我為了解決這一難點,把插圖掛在黑板上。讓學生仔細觀察,然后提問:“‘人’字形線路好處是什么?”學生都鴉雀無聲,回答不出來。當時我也 很著急,又指著掛圖解說了一番,但還是收效不大。從這里可以看出,學生對“人”字形線路還沒有真正的認識。下課后,我分析了原因:原來掛圖仍缺乏立體感。后來,我準備好兩根教鞭和一大一小兩個石頭。上課后,我改畫示意圖為實物演示。當我再講解“人”字形線路時,就先在講桌上的一端的一角上(圖A點)放上一個小石頭(表示青龍橋),又在一端的另一個角上(圖B點)放上一個大石頭(表示火車頭要上山),然后用教鞭(表示鐵路線)搭在兩個石頭上問:“如果鐵路這樣修建,火車能爬上山嗎?”學生看到陡陡的“鐵路”,大家搶著回答:“坡太陡,火車根本上不去。”老師說:“那我們看該怎樣解決坡度大這個難題呢?”學生說:“應該減少坡度。”老師又問:“那我們學過的哪篇課文也 講到減少坡度的道理?”同學們都在想,過了一會兒,有個學生叫到:“《挑山工》!”“對了,挑山工上泰山走的是折尺形線路,就是為了減小坡度。”老師說。接著老師又在講桌的另一端(圖C點)放上一個小石頭(表示岔道口),讓學生閱讀課文后用兩根教鞭去搭“人”字形線路。(A、C兩點相連,B、C兩點相連)學生親自搭成了“人”字形的鐵路后,教師又讓學生用粉筆盒當作火車到前面來演示。并先做了標志“車頭”“車尾”的記號,就開始“開火車”了:“北上的列車過了南口,就用兩個火車頭,一個在前面拉,一個在后面推。過了青龍橋,列車向東北前進,過了‘人’字形線路的岔道口就倒過來,原先推的火車拉,拉的火車推,使列車折向西北前進。這樣一來,火車上山就容易弟弟多了。”這時,再提問學生:“‘人’字形線路有什么好處?”學生都能爭先恐后地回答:“‘人’字形線路減少了坡度,火車上山容易了。”學生的回答說明:他們不但完全理解了這一節的內容,而且也通過“人”字形線路體會到詹天佑的智慧和才干。
示意圖。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