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招娣少將:重視家庭教育個性必須融入共性
來源:當代家庭教育報 文章作者:海紅 2009-07-16 13:13:40

25年前在日本世界杯上,陳招娣與隊友們頑強拼搏,為中國女排奪得了首個世界冠軍。25年過去了,她成為了中國體育界的第一位女將軍。2006年7月14日,中央軍委正式批準陳招娣晉升少將軍銜。“如果說奪冠是運動員的執著追求、當將軍是士兵的光榮夢想的話,那么現在我真的是美夢成真。不過,對于我個人而言,這既是一種鼓勵,也是一種鞭策。”在榮譽的光環下,我們這位老女排隊員看到的是更多的責任,想到的是對自身更高更嚴的要求。
1981年,中國女排出征在日本舉行的第3屆女排世界杯,陳招娣與郎平、張蓉芳等國家女排主力隊員團結協作、頑強拼搏,實現了奪得首個世界冠軍的夢想,從而率先實現我國“三大球”零的突破。今日,身為總政宣傳部副部長的陳招娣少將在接受采訪時,最先談到的還是排球和體育。“我覺得我的成長受益于老女排精神:熱愛事業、團結協作、兢兢業業、持之以恒、吃苦耐勞。”說到“老女排精神”,陳招娣的雙眸里光彩流轉,表情也生動了許多,她笑著告訴我,“就是現在,只要看到球場,無論是什么樣的球場,也不管憑我的實力能不能贏,我都會一門心思地想上場贏球,這已經形成條件反射了。”
永不服輸,是部隊頑強拼搏、敢打必勝的戰斗精神,是中國女排精神的生動寫照,也是陳招娣鮮明個性的寫真。
國家隊是個大家庭學會處理好個人與集體的關系
和陳招娣接觸過的人都說她是一個隨和開朗、平易近人的人,而她卻謙虛地說,這是當初被袁指導(前女排教練袁偉民)“修理”出來的,也是其人生慢慢成熟的結果。原來,剛進國家隊時,陳招娣是以個性鮮明、倔強任性而出名的。
玉不琢不成器。袁偉民開始精心地“修理”她。給陳招娣留下深刻印象的則是兩件事——
“一次,結束訓練后,袁指導突然問,‘誰還想加練?’一天練下來,大家早已精疲力竭,誰還有力氣加練啊?沒有人響應。我想:那我就再練一會兒吧。于是,我自告奮勇地走了過去。那時候,我們和游泳隊一起訓練,場地比正規排球場要大很多。加練的內容是:接起15個好球,即我要先摸到場邊的鐵絲網,然后跑到3米線滾翻救球之后再跑回去摸到鐵絲網,跑回來重新開始……
“按理說,接起15個好球并不是一件難事,但是那天的訓練強度本來就很大,人已經練得很疲憊了。在接到第9個球時,我實在跑不動了,就說:‘我不練了!’‘你想不練就不練,這是訓練,又不是兒戲!’袁指導面無表情繼續自顧自地扔球給我,我蹲在地上怒目橫眉地瞪著他,心想:我是主動加練的,現在練不動了,那我還不能不練啊?此時,一個個排球在我面前彈開……每彈開一個球,袁指導就減掉一個好球。
“當第9個球從我眼前消失的時候,袁指導示意我從零開始。‘我不練了!’抱起衣服,我義憤填膺地向場外走去。訓練場里靜悄悄的,我能聽到自己咚咚咚的心跳聲。教練和隊友們就在身后看著我——這樣也不算英雄啊。不行,我還是得回去重練,我一定要接起15個好球給他看看!
“于是,我又跑回來重新開始。袁指導仍舊不緊不慢地發球,仿佛什么事情都沒有發生過。累啊,實在跑不動了,我就抱起衣服想一走了之,但是又不甘心,就又再走回來繼續……當時我趴在地上,絕望地想:索性累死算了!但是嘴上依然不肯服軟,我氣咻咻地沖著袁指導大喊:‘用不著你發慈悲!’……
“那次接起15個好球的代價,是我渾身上下整整疼了一個星期。事后想想:肯定是袁指導發現了我身上一些不對勁的苗頭,刻意‘修理修理’我。”當陳招娣聲情并茂地回憶往事時,透過她言簡意賅的表達,不難看出這樣的“修理”對于她人生道路產生了多么深遠的影響。
另一件事也讓陳招娣終生難忘:“一次大學生比賽,關鍵時刻,我在場上吊球失利,袁指導在休息時指出我的錯誤,并且讓我不能再這樣處理球。當時,我不服氣地想:你就看見我沒‘吊’死的時候,我‘吊’死時你怎么沒看見呢?我一定再‘吊’一個好球給你看看。結果,我再次失敗,因為我的原因,我們隊丟了分。比賽后,袁指導把我好好教訓了一頓,我也被訓得心服口服,明白了個性一定要服從集體需要的道理。”
“那么,小孩子要不要有個性?”我求教于陳招娣。
陳招娣說:“當然要有個性。但是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工作上,你必須懂得充分發揮自己于集體、于環境協調有益的個性,而不是一味彰顯自我,使自己成為一個不受歡迎、甚至拖集體后腿的人。老話說得好——泥人還有土性呢,誰沒有個性啊?有個性容易,正確處理個性與共性的關系,則需要人生的智慧,需要我們為人父母者在家庭教育中有意識地進行引導和幫助。其實,這智慧來源于生活的磨礪。以我為例,那時候國家隊就是一個大家庭,袁指導就是我們的家長。要不是他不斷地‘修理’我、指導我,我也很難悟出這其中的道理。正所謂不撞南墻不回頭,孩子們的成長離不開挫折教育,多碰些釘子就好了!讓一個看慣了《哈里波特》、《超人》、《加菲貓》等充滿個人英雄主義色彩的‘好萊塢制造’的孩子,懂得尊重共性、融入共性,是需要我們老師和家長一起進行積極有效地引導。這個,光靠空洞的大道理沒用!走進他們,理解他們,然后引導他們,需要我們有十足的愛心與耐心。”平實樸素的語言中,流露出陳招娣對于青少年的理解與寬容。
保證孩子的鍛煉時間養成終身運動的良好習慣
“與老女排相比,現在的孩子是不是太缺乏吃苦精神了?”望著面前這位英姿颯爽的將軍,我迫切希望尋找讓孩子們多些陽剛之氣的良方。
陳招娣搖了搖頭:“現在的孩子也很能吃苦,不信,你打開他們的書包看看!以前是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吃香,現在是英語、奧數、藝術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你還不是最優秀的。老師說,快樂教育也不能不抓學習;家長說社會競爭如此激烈,我給了你快樂的童年,就讓你輸掉了今后的人生。真的是挑戰無處不在。如今,哪個孩子不懷揣許多證書?小學時代就已考取公共英語等級考試證書,10歲就能考入高等學府……時不我待,孩子們只能抓緊、抓緊再抓緊。因此,甭說玩的時間了,就是正常的體育鍛煉的時間,都給擠占了。”
陳招娣的話從另一個角度告訴我們,孩子缺乏吃苦精神的根子是成人的教育觀念和價值取向有問題。她不無擔心地說:“有專家分析:2000年前后,我國的少年兒童已進入肥胖流行的全面增長期。而導致青少年超重及肥胖的原因之一,就是部分學校和家長片面重視學習成績,學生往往伏案苦讀而不愿活動;許多學校安排課時普遍超長,不能保證中小學生每天一節體育課的時間;一些學校出于安全考慮,不按教學大綱和課標施教,取消了自認為有危險性的體育運動器械和項目,使增強學生身體素質的目的難以實現。”
“這里我想特別強調的是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也是孩子的終身教師。家長觀念的轉變,將關乎孩子的一生。”其實,小學生應該每天參加半個小時至一個小時與年齡及發育相適應的體育活動,并至少持續10至15分鐘的中等到較大強度的運動。青年人每天至少要進行中等強度的體力活動一個小時,每周進行兩次能幫助增強和維持肌肉力量、彈性以及骨質健康的運動。有規律的適當運動能夠促進兒童和青少年健康成長發育,可以增加自信、自尊和成就感,有效預防和控制某些慢性病的發生。而且兒童、青少年期的運動習慣可以延續到成年,直接影響成年后的健康。健康是一,其他是零。這個道理大家都懂,然而付諸實施,并且堅持下來卻并不容易!”陳招娣迫切地希望家長能夠幫助青少年養成終身運動的良好習慣,希望他們從孩子們身心健康的角度出發,每天給他們一些必要的運動時間。
注重言傳身教把孩子培養成獨立自主的人
曾經有人說:把老女排隊員的子女拉出來完全可以組建一支精銳的少年排球隊。早就耳聞陳招娣的愛女自幼酷愛排球,從室內排球改練沙灘排球,但最終卻沒能以排球作為自己的事業。“為什么不讓女兒打排球,是因為你自己練得太辛苦了嗎?”
“不是,是因為她身體不太好,小時候得過心肌炎,不宜參與高強度的訓練。”當年,剛剛生下女兒一個月,陳招娣就帶領排球隊去老區打比賽了。三個月后回家,她給女兒買了一個撥浪鼓。女兒很喜歡玩撥浪鼓,但是不愿意讓她抱。
如今已長大成人、在南開大學讀書的女兒已經完全能夠理解當時媽媽的不忍與無奈,和陳招娣成為朋友式的母女。“我們經常在網上聊天,我從來不干涉她的事情,充分尊重她自己的意愿。我感覺有些事情,她還是更喜歡和自己的同學、朋友聊,那么我也就不強行追問她。這也難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朋友圈,都有自己信賴的談話對象。”生活中,陳招娣是個開明的母親,也是一個尊重丈夫的好妻子。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