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7-10 22:16:17 下載試卷 標簽:日記 哲理故事 英語日記
徐秀娟(1964—1987),出身于養鶴世家,原籍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扎龍自然保護區。17歲開始在扎龍國家自然保護區跟隨父母馴養丹頂鶴,曾多次為黨和國家領導人作馴鶴表演。
1986年,徐秀娟在東北林業大學進修結束后應聘來鹽城自然保護區工作,擔任鹽城沿海灘涂自然保護區馴鶴員,創建了江蘇省第一個鶴類飼養場。徐秀娟愛鶴如命,整天為鶴避暑、降溫、驅蚊而忙碌,并成功地進行了越冬丹頂鶴孵化、飼養、馴養試驗。1987年9月16日,飼養場里的一只丹頂鶴飛散,徐秀娟為尋找這只飛散的丹頂鶴,不顧自然環境的惡劣,在夜色籠罩的茫茫灘涂上尋找失散的丹頂鶴,不慎陷入沼澤地,獻出了年僅23歲的年輕生命……據說,當第二天村民們從河中打撈出徐秀娟的遺體時,兩只丹頂鶴徘徊在她的身邊,不停地低下帶著紅冠的頭,用長長的尖緣整理著她濕淋淋的衣服……據說那年清明,一群丹頂鶴行將橫空北上時,在徐秀娟墓前久久盤旋……
9月23日,江蘇省、市環保局和鹽城自然保護區管理處為徐秀娟召開了追悼大會;同時,鹽城團市委追授她為“優秀共青團員”,被江蘇省人民政府追認為革命烈士。《灰椋鳥》一文,是她在鹽城自然保護區工作期間寫的。徐秀娟的事跡傳出以后,為了歌頌、懷念秀娟事跡,藝術家們創作了歌曲《一個真實的故事》、舞蹈《鶴與魂》等一些文藝作品。
在鹽城國家自然保護區的管理處樓前,有一尊徐秀娟潔白無瑕的雕像,她身旁是幾只潔白如玉、頭頂一團猩紅的丹頂鶴,姑娘用雙手親呢地撫摸著身邊的丹頂鶴,是那樣的戀戀不舍……
日記:
也許平生第一次離家這么久,對家鄉的一切是那么的懷念.記得臨離開家前,我來到鶴舍,默默的與鶴兒告別,丹丹親昵的吊著我的衣襟,不肯放開,加加調皮的看著我,不解其意,我真的不愿意離開它們..... 忘不了與鶴相處的日子,忘不了故鄉的日出,日落.....故鄉啊,我何時才能再站在荒野中,聽鳥兒歌唱,看夕陽西下,跟著鶴兒嬉戲啊!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