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7-10 15:00:45 下載試卷 標簽:教師 教材 語文教材 物理教材 診斷活動
〖求異求新 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放飛想象的翅膀,發展創新思維〗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創造離不開想象,想象是創造的靈魂,想象是智力活動富有創造力的一個重要條件。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間,挖掘發展想象力的因素,引導學生由單一思維向多元思維拓展。具體的方法有: 1、根據課文空白進行續說續寫,補說補寫。由于文章的含蓄性決定了教材中定有不少空白點教學,不妨相機進行填補語言空白的訓練。
如在教學《白楊》時,出示句子“他們只曉得爸爸在新疆工作,媽媽也在新疆工作。只曉得爸爸回到奶奶這里來接他們到新疆去念小學,將來再念中學,只曉得新疆是一個很遠很遠的地方,坐幾天火車,還要再坐幾天汽車。他們不曉得。”讓學生反復研讀父親的話,深入理解父母的心愿,補寫空白之處。有的學生這樣補白:“他們不曉得爸爸、媽媽是新疆的開拓者、建設者,不曉得爸爸、媽媽希望他們長大后繼續建設新疆,不曉得新疆滿目荒涼,條件艱苦。”這樣,利用文中的語言空白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在深入理解課文的基礎之上,發揮合乎邏輯的想象,既進行了語言訓練,又發展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思維。
〖小學語文新課改中現代教育技術的探索與實踐·創設教學情景,激發求知興趣〗
古人說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著名的物理學家揚振寧曾說過:“成功的真正秘決是興趣”。新課改更是要求教師關注兒童已有經驗和興趣特點,從兒童的現實生活和童真世界出發,引導學生愛學、能學、會學。而傳統的教學手段很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智力的拓展。為此,我們對怎樣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刻苦冥思,反復試驗,摸索探究。實踐證明,現代教育技術在這一方面充分發揮其優勢,彌補了學生被動接受新知局面的不足。 CAI課件能夠非常有效地利用學生的無意注意吸引有意注意,克服課堂空場,消滅無效時間,這正適合了小學生因好奇而求知的特點,從而激發學生的極大興趣。
如教學《白楊》一文,首先用大屏幕出示茫茫大戈壁浩瀚無邊、渾黃一體,同時播放風沙嘶鳴的配樂朗讀,學生邊聽邊看邊思考,多種感觀同時參與。這樣先聲奪人,沙漠的荒涼情景和風沙聲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為后面了解白楊的品格、父親的志向奠定了基礎。學習結尾一段時,屏幕出示風沙連天的沙漠中挺立著三棵白楊樹,高大的一棵挺拔,細小的兩棵茁壯,這就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言盡而意無窮。一堂課學生置身于特定的環境氣氛中,激起了學生豐富聯想,促使學生感情較快進入課文所描寫的意境中,從而深入地探究課文內涵。學生學起來不但輕松而且興趣盎然,取得了很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在自主樂學中提高學生閱讀能力·鼓勵質疑問難,啟發自主領悟·課尾質疑,領悟表達方法〗
如教學《白楊》一課時,教師沒有把課講滿,而是留一段時間讓學生默讀課文,質疑問難,學生默讀后提問:城市的學習條件,比邊疆好得多,孩子留在城市還不是更容易成材嗎?爸爸表白自己的心,為什么不直接身孩子表明?這疑質的好,問題觸及了教材的深層思想和寫作特點,經過教師的精講點撥,學生不但深的領會到爸爸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志向,還明白了文章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
〖讓“自主學習”返樸歸真·敢“放”巧“扶”是自主學習的關鍵·大膽地“放”〗
“放”就是充分給學生以自主權,最大限度地在時間上、空間上給學生以自主學習的機會。課前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憑借舊知探索新知,找到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讓學生去摸索學習方法,找到適合自己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讓學生去發現問題,然后知不足,知不足而更努力地學。讓學生親自體驗解決問題獲得成功之后的無限樂趣,激活自身學習的潛能。
課堂上放手讓學生去讀:朗朗地讀、默讀、品讀、美讀、誦讀……放手讓學生去說:說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說讀書后的體會、感受,說如何學懂一篇文章,解決一個問題的辦法,說一個詞,說一句話,說一段文……放手讓學生去寫:寫對文章空白之處的理解,寫對人物的評價,寫對故事情節的推想……在“放”中讓學生從容地進行字詞句段篇的品味、賞析,在“放”中讓學生進行聽說讀寫思的訓練。
如《白楊》一課的教學中,通過讀書聯系上下文理解“高大挺秀”這個詞,通過讀書理解白楊的形象及品質,通過評讀活動能有感情地讀好重點語段,以至熟讀成誦。在朗讀活動中,學生成了真正的教學主角。通過這樣有層次的讀,使學生進入文章特定的意境,領會文章的思想內容及作者的情感,最終化為自身的語言積累,既調動了學生主動地參與閱讀,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語文能力。
只有大膽地“放”,才能讓每一個學生都去練;只有大膽地“放”,才能讓不同的學生都有可能得到最好的發展;只有大膽地“放”,學生才可能帶著教材走向老師,或帶著對教材的理解,帶著學習成果,帶著學習方法,自信地向老師展示自己的成功,或帶著學習中的問題,主動地得到老師更有針對性的幫扶。更重要的是,大膽地“放”才能喚醒學生沉睡的自主意識,激活學生的參與意識,使“學生為主體”真正得到落實。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