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焚毀的珍寶木板文字之謎
來源:網絡 2009-07-09 08:13:22

遵照一般的規律,文明應該是一個復合的有機系統。也就是說,復活節島上不應當僅僅只有這些巨石人像,還應當有包括宗教信仰、神話傳說,以及文字等其它的文明產物。基于這種考慮,考古學家們刻意地在島上尋找其它的文明符號。
果然,初次登陸的人們就在石人像附近發現大量刻滿奇異象形文字的木板。
這種象形文字的確非常奇怪,它既不同于中國古代的象形文字,也不同于印度、埃及的古象形文字,甚至和同屬美洲的瑪雅文字也沒有什么相通之處———它的象形圖案更趨于符號特征。它的筆觸的粗細、深淺,都仿佛表現出某種波動般的韻律,文字的排列方式就好像是密電碼,似乎在傳達著某種神秘的含意。
后來,西方傳教士蜂擁而至,這種為復活節島所特有的木板文字被大批燒毀。這些傳教士因看不懂這些奇特的木板文字,就說它們是“魔鬼的咒語”。這種愚昧絕頂的行為,使今天的研究者們大感遺憾。因為迄今為止收藏于世界各博物館中的這種木板文字,總共不超過十塊。各國的文字學家、科學家運用了最先進了手段,包括電子計算機在內,對這十塊木板上的文字書寫的內容進行分析,然而都未能取得什么進展。奇特的木板文字仍未被解讀。 復活節島———這個遠離大陸的火山巖堆成的孤島,似乎不可能有大陸文明光臨過他,島上居民居然能創造出令今人難以破譯的古怪文字,這不能不讓人們感到奇怪。按常規來理解,一個能創造出文字的民族,就已經發展到了相當的程度,應當具備伴隨文字出現的其他文明形式,可惜除了難以解釋的巨石人像之外,人們再也找不出與創造文字相適應的其他文明的痕跡。
當年歐洲傳教士來到島上,他們也看不懂刻在木板上那些奇異的文字,是島上居民將內容告訴他們的。時光流逝,一切都已成為歷史,誰又能了解島上的居民向傳教士們說了些什么。不過,傳教士們聞知后的所作所為———焚毀這些象形文字、禁止居民拜神活動,以及禁止各種民間傳說的傳播,倒值得我們深思。
復活節島上這些象形文字,除刻在木板上之外,也有 部分以浮雕形式見于奧朗哥村附近。奧朗哥村是一個專供島上居民慶典用的村落,位于小島的東南端,背山面海,村后就是高聳的拉諾卡奧火山,前面又有一個直落大海的絕壁懸崖。就在這懸崖之下的地面上,有一堆大圓石,石上刻有許多鳥首人身的浮雕圖案。有人把復活節島稱之為 “鳥人之島”,就是基于這些鳥人圖案而言。
某些人類學家指出,鳥人圖案出現于奧哥朗村是很有意味的,因為奧哥朗村是個專供慶典使用的村子。島民之所以在這里刻下鳥人圖案,是因為他們每年都在這里舉行全島的慶典。慶典實際上是部落之間舉行的一種比賽。各部落指派的選手從島上出發,看誰第一個游到對面的小島上,并從小島上取回一個黑燕鷗蛋回來。這種慶典像是宗教活動,但更像一種技能競賽,決出名次,以維系部落的權力和鞏固部落的領導地位。這種活動直到天主教傳入之后才消失。
這種看法,不能說沒有道理,但只不過過于就事論事而已。
問題在于,島民們為什么選擇鳥首人身的形象作為崇拜偶像? “鳥首”代表了什么?或者說,它隱喻著什么?所謂鳥人,也許是指一種可以飛翔的生物。那么,是不是這種鳥人曾飛離大地,騰身于高空翱游,才得出復活節島是“世界肚臍”的印象。
當然,這僅僅是一種推測。
要知道原始部落的慶典或祭祀活動的起因,往往來自于一種必然或偶然的啟發。年年金風送爽之際,豐收給人們帶來的喜悅,日久天長便演化為祭祀豐收之神的儀式。饑荒之年,一只野豬誤人土著營盤,可謂天賜食物,當引得土人對天叩拜,漸漸演成某種敬神的活動。
總之,在這個太平洋中部小小的荒島上, “鳥人”的 出現給島民留下深刻的記憶,并漸漸演變為后來渡海取蛋的比賽儀式,代代相傳,而讓人難以窺見當初的面目了。那么,“鳥人”在島上如何出現,又做了什么事情令島上的土著大感震驚,然后島民們競相摹仿,模仿又如何在漫長的歲月中逐漸走樣,逐漸演變為小島的風俗,這只有天知道了。
有人臆測,復活節島上的神秘木板文字就是鳥人傳授給島上的土著的,可能是由于當時太過匆忙,鳥人并沒有教給他們其它的技藝,所以至今島上就沒有其它的文明遺跡,而只有這些神秘莫測的文字符號。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