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拉巴文明滅于災亂嗎
來源:網絡 2009-07-08 20:53:01

印度的印度河滋養了古老的文明。早在史前時期,印度人就在以哈拉巴和摩享珠達魯等城鎮為中心的廣大鄉鎮中,創造了高度發達的農業文明。
印度人在這些城鎮和村落里栽種小麥、大麥、甜瓜、椰棗、尊麻、棉花。考古挖掘中,發現城鎮里建造著巨大的谷倉,說明當時的人們有了相當多的余糧。可以想見,每當秋收時節,這些鄉鎮中香瓜甘果飄著誘人的香味。婦女們在月夜里紡紗織布。
哈拉巴不僅農業發達,畜牧業也很發達。人們飼養著成群的牛羊,家家有羊舍牛棚。興旺時的哈拉巴村落里手工業工人在陶館里制造著陶器,婦女們利用棉花織著柔軟的棉布, 牧人在草地飼養牛羊,而農民們則在肥沃的土地上耕作,人們過著豐衣足食的生活。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人們才創造了文字,觀察了天文,鉆研了數學,創造了古代發達的文明。
但是,哈拉巴文明終于消失了。是什么原因使哈拉巴文明走向了發展的終點呢?
有人提出過自然災害說,認為是自然災害給哈拉巴帶來了災難。
有人提出了內亂說.認為是哈拉巴文明內部的激烈沖突造成了極大的破壞,使哈拉巴文明急劇地衰落。
有人認為可能是異族的人侵。落后的異族人在戰爭中燒殺搶掠,造成極大的破壞。
而近年來,一些生態學家提出了生態惡化說,認為是生態的破壞惡化了哈拉巴文明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從而使哈拉巴文明日漸衰落,造成了文明的中斷。
生態學家們認為,哈拉巴土地上豐衣足食帶來了人口的增加,人口的增加需要生產更多的糧食,需要開墾更多的荒地,需要更努力的耕作,放牧更多的牛羊。土地負載越來越大,種了一季又一季,收了一熟又一熟。它得不到休息,肥料也得不到經常的補充,土壤的肥力在慢慢下降,它像一個過多地生育了兒女的婦人,貢獻了過多的乳汁,漸漸地衰老了。人們不斷地從它身上獲取著糧食脂膏,而很少知道加以回報原來肥沃的大地變得越來越府薄。
牛羊也不斷地踐踏著大地。它們到處采食著綠色的小 草。隨著土地越來越消瘦,植被不斷減少,水草漸漸不能滿足它們的需要,它們就吃樹皮,吃湘木,吃草根。小草吃光了,草根吃光了,灌木啃死了,樹木的皮啃光了,大地開始裸露出自己的胸膛。
更損害大地的是人們不當的耕作方法。哈拉巴文明產生于比較干早的地區。這里的農業需要人工的湘概。由于氣候干澡燕發量大,人們灌概后,水分蒸發了,大地上留下了溶解在水里的鹽類,鹽類不斷地積累,土奧越來越鹽堿化,土鑲表面有了一層白花花的鹽花,土地的生產能力也就日益下降。 土地瘦了植被少了,風沙卻漸漸多了起來。它們再也無力養活日益增多的人口。終于有一天大自然向人類進行了嚴厲的報復。創造了哈拉巴文明的人們,背井離鄉,放棄了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沙漠的擴張,終于把這塊文明的發源地掩蓋了起來,直到后人從沙漠下重新把它們發現。
哈拉巴文明的敗落究竟是什么原因,這有待于歷史學家和生態學家做各方面的考證與思索。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