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7-06 21:51:23 下載試卷 標簽:閱讀材料 閱讀 志愿案例
《天火之謎》教學片段設計與反思
案例:《天火之謎》第二部分(即2——5自然段)教學片段
師:仔細默讀課文第二部分,說說你覺得富蘭克林是個怎樣的人?你又是從那里知道的?
(生默讀后發言)
生(1):我覺得富蘭克林是個觀察力極強的科學家。因為他在別人對雷暴恐慌不已的時候,卻已經注意到雷暴和靜電放電現象有相似之處。
生(2):我覺得富蘭克林是個不迷信的人,別人都以為雷暴是神靈的火焰,神圣不可侵犯,可他卻大膽的根據自己的推測進行實驗。
生(3):我覺得富蘭克林是個勇于探索科學奧秘的人。因為雷暴是一種十分可怕的東西,人們躲,還來不及,而他卻感于冒著被觸電的危險,用風箏實驗揭開雷暴的秘密,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啊!
生(4):我覺得富蘭克林是個很聰明的科學家,他精心設計了一個風箏實驗,成功地捉住了“天電”。
……………
師:交流到這里,同學們肯定會被富蘭克林身上具有的優秀品質所感動,肯定會對風箏實驗十分感興趣,那么,我們一起跟著這位勇于探索科學奧秘的科學家來研究一下這個實驗吧!
(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很濃)
師:既然這是個實驗,那么所需什么材料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第四自然段,在書上圈圈畫畫,找出實驗需要的材料。
(生讀課文,一會兒有同學交流)
生:做這個實驗需要一只風箏、一根細鐵絲、麻繩、一段絲帶和一把銅鑰匙。
(學生邊說,教師邊繪制示意圖)
師:說得很完整,那么完成這個實驗還需要怎樣的天氣情況呢?
生:除了這些材料,還需要在天氣十分惡劣的情況下才能完成這個實驗。
師:能聯系課文說具體嗎?
生:要求天空烏云密布,雷電交加,并且過一會兒會下起滂沱大雨。
師:你讀書很仔細。那么富蘭克林是如何用上述材料,在那么惡劣的天氣中完成實驗的呢?請同學們仔細閱讀課文,聯系文中插圖,練說實驗原理。
(同學們都讀得很認真,有的同學臉上露出一副疑惑不解的樣子。)
師:同學們,對于風箏實驗的原理,哪些地方你已經弄明白了,哪些地方你還沒有弄明白,我們一起來討論討論。
生(1):我明白了鐵絲、麻繩和絲帶的作用。鐵絲是用來吸收云中天電的。麻繩被雨淋濕后能成為使電流通過的導體。絲帶能使富蘭克林放風箏時用手攥住。可是我不明白為什么要在麻繩和絲帶的接頭處系上銅鑰匙?
生(2):我還不明白,麻繩被雨淋濕后會成為導體,絲帶淋濕后就不會成為導體嗎?
師:剛才兩個同學提出的問題很好,書上確實沒有作解釋,你們能否試著推想一下這兩個問題的答案呢?
(教室里格外安靜,同學們都在苦思冥想,不一會兒,有個同學舉手回答)
生:我從課文中“富蘭克林用手指靠近銅鑰匙,‘啪’的一聲,驟然閃現一道藍色的火花,他的手臂一陣發麻”,我可以推想出銅鑰匙的導電能力是很強的,他可以大量吸收天空中的“天電”,從而證實他的推論。剛才第二個同學提出的問題,我覺得麻繩被雨淋濕后會成為導體,絲帶淋濕后也會成為導體的,因為我從課外書中學到:雨水是一種可以導電的物質。所以我想凡是被雨淋濕的物體都可以導電,只是導電能力大小不同,可能絲帶的導電能力差些。
(生剛說完,教室里立即響起了一片熱烈的掌聲)
師:剛才這位同學說得多有道理呀!從中我們不得不佩服富蘭克林那種勇于探索、敢于實驗的精神。下面,誰能對照老師的示意圖,完整地說說這個實驗的原理呢?給大家一些時間,做準備。
生:交流。
師:風箏實驗順利完成,人們已經不相信類似“上帝的怒火”這種說法,那么對于曾經譏笑、諷刺富蘭克林的人們,特別是那些自稱是有學問的人們,他們又會想些什么呢?
生(1):他們肯定會十分慚愧,覺得自己很無知。
生(2):他們肯定會十分震驚,因為他們很難相信富蘭克林會用這么危險的實驗去證實他的推論,而且最終推論被證實。
生(3):我覺得他們中的一部分人會通過這個實驗明白,其實有些自然現象并不可怕,它們是可以被人們所認識并被利用的。
反思:
(1) 倡導學生個性化閱讀
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要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因此,我們在課堂上要允許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例如當學生自讀完第二部分后,讓他們說說富蘭克林是個怎樣的人,學生答案不一:有的認為他是一個有敏銳觀察力的人;有的認為他是一個不迷信的人;有的認為他是一個勇于探索科學奧秘的人等等。再如,學完風箏實驗的過程,談談別人對此的想法,學生們也能說出各自不同的感受。在以上教學中,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與文本對話,暢所欲言,個性飛揚,使閱讀教學具有了無窮的魅力。
(2) 重視學生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了一個新的閱讀要求,即學會推想課文中的有關詞句的意思,體會其表達效果。在這一案例中,我讓學生根據實驗的原理和過程推想銅鑰匙的作用和絲帶的帶電情況。學生通過一翻思考,終于得到了答案。可見,推想能力是一種很重要的閱讀能力,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問題,都可以用推想得到解決。
(3) 引導學生具有良好的態度、價值觀
語文教學應該培養學生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在這一案例教學中,我自始至終都讓學生感受到富蘭克林身上所具有的那種不迷信、敢于實驗的崇高精神。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