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7-06 21:50:56 下載試卷 標簽:語文教材 教師 機械 名人名言 志愿案例
《天火之謎》是由特級教師薄俊生在蘇州市“與新課程同行”小語研究活動中執教的一節示范課。一篇課文的教學,大體上要經歷整體——部分——整體的過程,一般的課堂教學在最后回歸“整體”的時候,往往是教師或學生對課堂學習的內容進行一個回顧和總結,然后布置一些作業。我以為《天火之謎》在最后回歸整體時的總結與反思的方式也是一種創新,它是把學生對課文的個性化的理解、感悟與因文設練的語言練習結合在了一起,簡單地理解,就是把課堂總結和作業兩個環節完全融合在一起,使得課堂既能體現人文性,又能體現實踐性,“語文課”更是“語文課”了!這不僅是課堂教學結構上的一個創新,更是教學思想上的創新。
現在,我們就來看看薄校長是如何來“畫龍點睛”的:
一、延伸拓展:以富蘭克林為著眼點
1、映示富蘭克林的圖文介紹,教師敘說
2、讀富蘭克林的名言
讀后討論:你懂得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發展練習:有什么話要對富蘭克林說?聯系課文內容。
3、課外延伸:
關于富蘭克林,你還想知道什么?課后再到網站上查找有關資料。
二、詞句練習
1、映示:由此,他大膽地推測,雷暴就是人們熟悉的放電現象。
2、練讀
3、練句:
(1)( ),我推測晚上要下大雨。
(2)2月28日上午,我們聽到街上一陣噼里啪啦的聲音,我推測( )。
三、個性化感悟練習
1、這種推論在當時不足為奇,但在當時是令人難以接受的。
放風箏是一件不足為奇的事,可富蘭克林的風箏實驗卻( )。
2、……
隨想:
這樣的教學設計不能機械模仿,要做到不留于形式,首先要有創新精神,其次要轉變教學思想,第三要以深入鉆研教材為基礎,更主要的是要心中有學生。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