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侵略黎巴嫩戰爭(1982年6月6日至9月15日)
來源:網絡 2009-06-17 14:38:32

1982年6月6日,以色列出動11個旅(約10萬人)、1300輛裝甲車,在300余架戰斗、轟炸機和70艘艦艇支援下,對黎巴嫩發動大規模侵略戰爭。
以色列軍方對侵略黎巴嫩早有預謀。為解除駐黎敘利亞軍隊和巴解武裝對以色列北部地區的威脅,以色列早在70年代末就制定了侵略黎巴嫩的總體作戰計劃。其主要企圖是:(1)消滅以黎巴嫩南部為基地的巴解武裝,在黎巴嫩與以色列接壤地區建立縱深40公里的“安全區”,使巴解不能直接炮轟以色列北部地區;(2)削弱駐黎敘軍,迫使其撤離黎境;(3)如戰事發展順利,則北上殲滅巴解主力及其總部機關。1982年6月4日,以色列借口以駐英國大使遇刺,對巴解在黎南部的40個軍事設施進行轟炸和炮擊。6月6日,以軍經5個小時煙火和航空火力準備后,分西、中、東三路,在長約53公里的正面對黎巴嫩發動“閃電式”入侵。
以軍以西路為主攻方向,投入7個旅,分三個梯隊,在海、空火力支援下,沿海岸公路經蒂爾、西頓,向黎首都貝魯特進攻。中路為助攻方向,東路為牽制。
6日11時,西路以軍第一梯隊兩個裝甲旅(坦克約200輛),沖過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防線,進入黎巴嫩境內。該部在空降兵支援下,猛攻巴解重要據點蒂爾,遭巴解武裝頑強抵抗。以軍遂將第二梯隊兩個裝甲旅調上,奔襲奪取了利塔尼河上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卡西米利大橋。7日,以軍以部分兵力肅清巴解殘余武裝,主力向北發展進攻。在登陸兵(約1500人在阿瓦利河口登陸)、空降兵配合下強攻西頓巴解據點。8日,以軍第三梯隊3個裝甲旅投入戰斗,粉碎巴解最后抵抗,占領西頓,沿途擊潰巴解和敘軍阻攔迅速北進。至11日,以軍主力已進至黎首都貝魯特國際機場附近。13日,以軍在黎長槍黨武裝配合下,攻占黎總統府。至此,以軍從陸地、海上和空中將巴解總部及殘余武裝8000余人包圍在貝魯特西區及南郊,形勢對巴解非常不利。
東路以軍8日迂回攻擊駐黎敘軍側翼,殲滅敘軍一個裝甲旅,以軍損失一個裝甲營。10日,以軍在卡魯恩湖以北與敘軍91裝甲旅交戰,雙方互有損失。中路以軍切斷貝魯特棗大馬士革國際公路。
為奪取制空權,消滅對以航空兵威脅最大的敘軍防空導彈,以空軍9日14時出動大批戰斗機、轟炸機,在美制E?/FONT>2C電子預警機引導下,用精確制導武器、集束炸彈攻擊敘部署在貝卡谷地的蘇制薩姆導彈基地。敘軍多次起飛飛機迎戰,但在以軍強大電子干擾下,敘軍飛機起飛后即與地面失去聯絡,近百架蘇式米格戰斗機悉被擊落,防空導因受干擾失控,無一擊中以機,致使蘇敘經營十余年,耗資約20億美元,由50余個導彈連構成的防空體系全部被以空軍摧毀。
以軍僅用8天時間,在黎境推進90公里,侵占黎巴嫩約3000平方公里領土,摧毀了巴解在黎南部的全部基地,消滅巴解大量有生力量,繳獲巴解在黎南部400余座軍火倉庫,給予駐黎敘軍沉重打擊。從6月26日起,以軍以7個旅3.6萬人、700輛坦克,連續轟炸、炮擊處在包圍中的巴解防御陣地。巴解武裝在力量對比極其懸殊情況下,逐屋血戰,英勇抵抗,給以軍巨大殺傷。8月5日,以軍包圍巴解總部大樓,切斷水、電、糧食供應。8月12日,巴解宣布:愿意接受聯合國調解并退出貝魯特西區。8月21日,聯合國部隊進入貝魯特西區。9月1日,巴解總部撤往突尼斯(其部隊分別撤往8個阿拉伯國家)。9月15日,以軍進入貝魯特西區。
在歷時3個月零9天的侵黎戰爭中,以軍打死、打傷巴解3000余人,俘虜7000余人,擊毀巴解坦克100余輛,火炮500余門共繳獲大量軍用物資。計有:槍支30000件、火箭筒1400具、彈藥4600噸、軍用車輛1000輛及一批蘇制防空導彈和配套新型雷達。以軍亡700人,傷4000余人,損失坦克、裝甲車230輛,飛機10余架。敘軍傷亡1000余人、被俘300人、損失坦克400輛,飛機90架,42個防空導彈基地被摧毀。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