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6-08 20:22:40 下載試卷 標簽:蘇教版 教案 語文
訪訪問問,觀察生活
課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學生的時空距離有差距,所以學生認識得不全面,甚至出現一定的偏差.有的課文內容是學生常見和比較熟悉的生活現象,但往往又是他們熟視無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學時應指導學生再留心去觀察,通過觀察去認識生活,擴大視野,理解課文,強化語言文字的訓練,提高觀察和理解能力
對此,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查閱相關資料,調查訪問,加深對課文中那段生活的理解.例如:在教學《孫中山破陋習》時,可以組織學生去查閱一些封建社會的封建傳統,了解當時社會的一些不合理的社會制度和現象,也可以讓學生去采訪一些老人,這樣不僅使學生全面了解了當時的社會,而且深刻理解了媽媽給姐姐纏足也是無可奈何的事,也充實了學生的生活,學生也興趣盎然
如《石榴》一文,石榴對于學生而言可謂司空見慣,但真正去觀察它的同學卻不多,教師應在課堂上向學生提出明確的觀察任務,并精心指導學生抓住石榴的特點去觀察,從而知道石榴的生長過程以及它的形狀,顏色,味道,這樣,學生學習課文時就能如魚得水,得心應手了.《蠶姑娘》一文可指導學生去觀察蠶的行成過程以及顏色的變化,了解它一共睡了四回,最后才變成蛾姑娘.這樣,讓學生通過觀察來認識生活,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演演說說,再現生活
每一篇課文都是以語言文字載體記錄著一定的生活信息,學生學習語文就是在頭腦中把語言文字還原成客觀事物,從而獲得主觀感受.生活化教學是一種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學習,"充分提供情節背景下的學習是最有效的".有的課文內容距學生的生活較遠,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一定的困難,教學時應借助于情境的創設再現課文所描繪的生活畫面,使學生如臨其境,激起學習興趣,引起高度注意,較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如把課文編排成課本劇,讓學生演一演,則可以把語言文字直接變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現在學生面前,從而加深對課文的感悟
例如,在教學《軍神》時,可以組織學生分角色扮演沃克醫生和受傷的劉伯承當時對話和做手術的情景.通過生動鮮明的表演,不僅使學生加深了對劉伯承的印象,而且學生的學習興趣盎然,想象力,創新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鍛煉.同時,在表演的過程中,學生深有感受能真正體會到為什么沃克醫生稱劉伯承為軍神,然后,讓再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通過表演,學生身臨其境,真切地體會到作品中語言文字所表達的情感
又如《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文,教師可借助多媒體,播放小英雄王二小為了保衛后方機關和幾千個老鄉,將敵人領進八路軍的埋伏圈而被敵人用刺刀挑死的英勇場面 ,加之教師抑揚頓挫的表情朗讀,精心剪輯的配樂.音樂,畫面,語言,神情營造出來與課文內容相匹配的氣氛,使學生入境動情,順利地跨越了時代的鴻溝去理解,領悟二小的英雄氣概,同時獲得情感的陶冶
看看做做,體驗生活
俗話說:"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應該去親自嘗一嘗."同樣,對課文的感悟也是如此.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兒童是用形象,聲音,色彩和感覺思維的."教師要有意識地創設教育情境,把課文所描繪的客觀情景和現象生動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身臨其境,再聯系已有的生活經驗,去體驗,去感悟,加深感受
學習《烏鴉喝水》,我讓學生親自實踐烏鴉的辦法,每個小組都將事先準備好的瓶口較小的瓶子和石子,當堂拿出來,演示烏鴉把小石子一個一個放到瓶子里的過程,在學生動手操作的過程中,體會到了動手動腦的樂趣
學習《人有兩個寶》,上課之前,我發給每個學生一張白紙,讓他們開動腦筋,用自己的一雙小巧手,做出自己最拿手的一樣作品,展示給全班同學看.同學們,有的畫了一幅畫,有的折了小飛機,小輪船,小衣服,有的剪出漂亮的圖案.通過實踐來感知手和腦是人的兩件寶,比教師空講更有說服力
二.讓生活成為學生學習的教材
生活是知識的海洋,生活中時時處處皆學問.因此,我們應當具備一雙慧眼,尋找生活中與語文教學的結合點,讓生活成為學生學習的教材
《學會生存》一書中指出:"小學教育的共同趨勢是必須把理論,技巧和實踐結合起來,把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結合起來,學校不能和生活脫節,兒童的人格不能分裂成為兩個互不接觸的世界——在一個世界里,兒童像一個脫離現實的傀儡一樣,從事學習;而在另一個世界里,他通過某種違背教育的活動來獲得自我滿足."所以,達到真正理解還不是最終的目的,能將所學運用于生活,尤其是創造性地運用,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而實踐是達到這一目標的基本途徑,是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延伸.我們應以課外實踐為憑借,引導學生走向社會,走向生活
結合學校生活,學習語文
學校是學生生活的重要舞臺,這座舞臺上發生的一些事情可以引入到學生的學習中來.例如:開學初,我班一名學生在校園拾到伍元錢主動交給老師,還有一些同學主動幫助小同學等等,都可以讓學生去說,去講
結合社會生活,學習語文
《標準》指出:"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社會是一道廣闊的背景,更是學習語文的一片天地.例如:針對當今社會上一些時髦的廣告詞,如"大富豪啤酒,步步領鮮","使用藍天六必治,讓您牙口無炎"等等,這一類故意偷換同音字的不規范用字現象,可以讓學生扮演一名文字小衛士,走入社會去糾正這類現象.這樣,不僅使學生掌握了一定的語言文字的知識,養成寫規范字,說規范話的良好習慣,而且也訓練了學生的社交能力,說服他人的能力
學生由學校走向社會,走向生活的拓展過程可以由多種形式實現,首先是教師悉心安排的有利于學生自主的活動,如學了《北大荒的秋天》,《西湖》等課文后,可以讓學生做小導游,回去向家長,朋友介紹那兒的美景;又如讓學生課外做一些社會調查,宣傳等實踐活動.其次是教師組織的集體活動,如參觀訪問,春游,秋游活動等
另外,只要能留心,就會發現校外的教育資源是十分豐富的.如我們家鄉徐州的楚王陵,西游記宮,淮海烈士紀念等,就是一種很好的傳統文化的教育資源,又如到社區去幫助出黑板報等都是一些很好的語文實踐活動
結合家庭生活,學習語文
家庭是兒童學習語文的第一場所,父母是兒童的第一任啟蒙老師.在這里,兒童獲得了很多知識.教師可以抓住每個學生家庭的特點巧妙設計語文教學.例如:有的學生家長是服務員,則可以讓他寫一寫服務員應如何對待顧客的文章;有的學生家長是賣水果的,則可以讓他寫一寫介紹有關水果方面的文章等等.這樣一來,學生的積極性高昂,家長更是倍加贊許
總之,生活中處處有語文,也處處用到語文,語文教學生活化,不僅可以克服傳統語文教學中只重語言智能的弊端,而且優化了教學過程,使以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為核心的素質教育真正落到實處.語文教學只有扎根于生活這一片沃土,才能發芽,開花,結果
讓 老 虎 插 上 翅 膀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現代教育技術整合運用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