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FO之謎1(尋找地外智慧生命)
來源:網絡 2009-06-01 16:32:34

在浩瀚深邃的蒼穹深處,存在著任何生命形態嗎?在這茫茫無邊的宇宙之中,人類真的是孤寂的行旅者,而沒有類似抑或更具智慧的星河旅伴?
20世紀以來,人類在把探尋的目光投向宇宙深處時,正急切地想要解開一個謎團——
天外來客光顧地球?
1947年6月24日,一個名叫阿諾德的美國商人駕著一架小型飛機在華盛頓州上空,發現一組巨型不明飛行物以1000公里左右的速度,同他一起在空中翱翔。阿諾德的有關目擊報告第一次引起了公眾的濃郁興趣,從此“飛碟”或“UFO”(不明飛行物英文縮寫)便迅速流傳開來。
阿諾德并不是當時唯一的目擊者--在他前后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美國各地有多人聲稱發現了類似的不明飛行物。也許是湊巧,與阿諾德的報道相隔不久,1947年7月上旬的一個清晨,在美國新墨西哥州羅斯維爾鎮上,早起的牧場主布拉索爾在家附近發現地上散落著許多奇異的碎片和一個破碎的龐然大物。美國軍方沒來得及封鎖消息,“飛碟著陸”的新聞已經傳開。雖然此后軍方更正說那些令人好奇的碎片實際上只是一個損壞了的氣象氣球,但各種前后矛盾的解釋卻使不少人堅信這是軍方在掩飾碎片來自外星的真相--這就是本世紀尋找外星文明史上著名的“羅斯維爾事件”。至今,它仍吸引眾多UFO愛好者不遠千里一年一度地在此聚會。
自1947年美國人阿諾德首次報告不明飛行物以來,世界各地不斷有發現UFO的報告:
1954年夏,美國軍方雷達曾多次在首都華盛頓上空發現不明飛行物,空軍出動戰機后,不明飛行物迅速消失;
1978年11月的一天凌晨,科威特石油公司的7名技術人員在一個工作點的附近,發現地面上停留著一個圓柱型的龐然大物。7分鐘后,這個不明怪物又平穩起飛,消逝于夜空中。據報道,在這一個月里科境內曾連續發生了4起類似事件;
1978年12月22日下午,澳大利亞空軍飛行員發現了時速1800公里的不明飛行物。同時,南太平洋地區多處都有類似報告。此事成為當年轟動一時的新聞;
在中國,自70年代以來也屢有UFO的目擊報告。1998年10月3日中午,云南昆明市的韓建偉在該市西北郊用攝像機拍攝到了一段不明飛行物的錄像。據認為,這段約2分鐘長的錄像資料在世界上也是罕見的。
據不完全統計,近二十年來,中國已收集到有關目擊資料和案例5000余個。迄今為止,世界上不明飛行物的目擊案例已逾10萬件,每年還以平均3000余件的速度遞增。不久前又有報道說,英國學者雷德芬在其新書《宇宙空難》中稱,英國政府在偏遠的威爾士谷設立了高度機密的基地,用來保存失事外星人的尸體。而美國的一份雜志甚至宣稱,美國政府的一份機密文件表明,在美國政府有關部門手中至今仍有一名UFO空難事故幸存者。
但是,必須指出的是,所有這些近乎現代神話的目擊報告和報道,雖然觸發了擅抓商機的好來塢編劇們的創作靈感,卻從來沒有得到任何國家的官方證實,或是經過嚴肅縝密的科學實證。相反,到目前為止,科學調查證明,絕大多數所謂UFO報告都是由人類活動和地質、天文、大氣和生物發光等現象引起的--不計其數的所謂UFO報告并不能證明,天外來客曾光顧我們這個星球。
而絕大多數的科學家相信,完全不可想像能有這樣一艘飛船可以從幾十光年到幾百光年的星系飛臨地球--即使它以五分之一的光速飛行,其每秒鐘所需的能量也要相當于一顆650萬噸級的原子彈;而從離太陽系最近的星系運送1噸的物質到地球,如果它以接近光速運動的話,它所要的能量就將超過目前地球上人類全年的能耗1000倍!--星際間的facetoface(面對面交流)也許只能在影視和小說中實現。
地球的人類文明是“平庸”的?
1952年,美國芝加哥大學化學系一個名叫米勒(MILLER)的青年學生有一天突然萌發一個念頭:既然生命物質由各種元素構成,因此各種元素在一定條件下就能產生生命物質。他把構成星球的最原始的物質甲烷、氨、氫、水氣等混和在一起,然后模擬40億年前的地球環境,如雷雨、閃電等。經過一段時間的實驗,奇跡出現了:試管的底部出現了一種淡紅色的物質--一些能誕生生命的基本物質,氨基酸、糖和脂肪!
米勒的實驗似乎證實了這樣一種理論:既然地球上的物質元素與遙遠星球上物質元素本質上是相同的,在宇宙中又存在著大量的與太陽系類似的星系,因而無論在哪個星系的行星上,只要具有與地球相似的條件,生命就會誕生;而根據進化論的觀點,在這種情況下,生命一旦產生,其由低級到高級,進而產生理性是完全可能的——這就是形成于本世紀中期的著名的“平庸原理”。
1971年,在前蘇聯召開的有關國際會議上,堅信“平庸原理”的天體物理學家們根據有關理論得出結論:在太陽系所在的銀河系內大約有100萬顆生命星球,每兩顆生命星球的平均距離為300光年。事實上,人類尋找太空知音的實際進程從上一個世紀就開始了。但直到本世紀50年代后期,這種探索在射電望遠鏡和航天器出現后才具有實際意義。
1959年,美國國家射電天文臺成立甫始便開始了一項實際持續了30多年的SETL計劃(探索地外智慧生物計劃),以圖尋找遠在天邊的人類旅伴。1993年就在這項政府計劃因耗資甚巨又沒有結果而被終止時,美國加州SETL研究所在民間資助下又啟動了同樣目標的“鳳凰”計劃,開始對1000顆類太陽恒星進行搜索。
據統計,在過去的幾十年里,科學家已經對太陽系周圍約80光年內的上千顆恒星進行了長時間的觀測和搜索。結果多少令人掃興:沒有發現任何可能的星際通訊源。
值得安慰的是,天文學家在廣闊的宇宙空間雖然沒有找到任何地外文明的痕跡,卻也發現了100多種有機分子譜線,這些分子包括了能組成蛋白質與DNA的基本化學物質。而近年來一系列對太陽系內其它行星的登陸探測,也證明地外有機分子的存在。用我國北京天文臺副臺長南仁東研究員的話來說:“這就是說生命的種子早已漂浮于無垠的宇宙,包括我們地球在內的所有行星,運行在充滿生機的太空,誰知道是不是彗星或者流星將這些種子,甚至將已有復制能力的分子植入地球,誰知道我們古老的先祖是不是舶來品。”
在實施SETL計劃的同時,另一項CETL計劃(與地外智慧生物通訊計劃)也實施了:
1972年和1974年,美國先后發射了“先驅者10號”、“先驅者11號”兩個宇宙探測器。它們各帶了一塊畫著地球人形象的太陽系的標志牌;
1974年11月16日,著名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向遙遠的星系發射了一束包括表示一個男人、一個女人和一個孩子等符號的強大無線電波;
1977年,美國又發射了“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兩個宇宙探測器。經過近20年的飛行,“旅行者2號”目前已飛越太陽系最邊緣的冥王星。在它上面,有一套名為地球之音的鍍金唱片,上面錄制了介紹地球文明的幾十幅圖像和聲音,其中一段話表達了人類的一種愿望:“...我們正努力延續時光,以期能與你們的時光共融。希望有一天在克服了所面臨的困難之后,我們能置身于銀河文明之列...”
茫茫的太空中,有誰在聆聽這來自地球的致意?
宇宙不存在地外智慧生命?
這無窮的宇宙,人類的旅伴在哪兒?
盡管探索地外文明和地外智慧生命是一個激動人心的課題,但并不是所有天體和空間物理學家們都持“平庸原理”的觀點。相當一些科學家認為,人類并不“平庸”,至少在銀河系中并不存在眾多的文明世界,地球上的人類很可能是孤獨的宇宙過客。他們認為,試圖尋找這些并不存在的目標,唯一的結果就是浪費金錢。
據從事觀測宇宙學研究的中國科學院研究員卞毓麟介紹,持這一觀點的人認為,地球之所以能進化出人類乃是許多特殊條件相結合的結果,這些條件只要稍有不同或變更,生命便難以出現,文明則更是無望;根據地球誕生現代文明的進程推算,如果一個先進文明在其本土行星形成50億年左右開始向外太空探索,那么地球上的人類應該已經收到許多這些行星系統發來的信息,“而事實上我們連一個都沒有看到。這很可能意味著銀河系中年齡大于53億歲的全部恒星周圍連一個文明都不存在。”--最具雄辯力的是,迄今為止,對地外文明、地外智慧生物的所有實際探索,從未得到肯定的結果。
“沒有找到證據,不等于找到了不存在的證據。”認知無窮無盡的宇宙,探索地外生命和地外文明,依然是更多的科學家們孜孜不倦、鍥而不舍的強烈愿望。據報道,美國航空航天局正在實施一項花費10億美元計劃,旨在搜尋整個銀河系的地外生命。按此計劃,從本世紀末到2015年,美國將發射一系列探測器、觀測器和軌道望遠鏡,對太陽系周圍50到100光年的區域進行搜索,尋找類似地球的行星,以圖發現地外生命。
無疑,在21世紀中,關于地外文明之爭還會持續下去。人類也許能在下一個世紀里得出結論。也許,這種爭論還會持續更久更久,而這種探索也必將持續更久更久……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