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犯錯了打還是不打?
來源:舜網-都市女報 文章作者:劉冀 2009-05-08 15:22:43

“看著寶寶眼含著淚把尿濕的褲子換好,我心好痛,也暗暗后悔剛才下手太重,母親哪能不心疼自己的孩子呢?打在兒身痛在娘心!”近日,發表在某育兒論壇上的一條帖子引起媽媽網友們“熱議”。對于發帖者的心情,媽媽網友們紛紛表示“感同身受”。寶寶犯錯了,打還是不打?媽媽們不由感嘆:真難抉擇!
打會使孩子記恨家長
“你是我辛苦生下來的,打了你我很心痛,但不能讓你養成壞習慣,打你是為了你好!”帖子里,3歲孩子的媽媽“miffy”仿佛字字“含淚”。 “miffy”解釋她打孩子的原因:兒子太貪玩了,調皮、淘氣,玩起來什么也不顧,只要自己高興就行,想尿尿的時候也不上廁所,直接把褲子尿濕了……
“miffy”的帖子發出后,隨即引起網友的熱烈討論,不少網友表示對“miffy”的舉動“感同身受”。“我是一個4歲孩子的媽媽,有時候也會控制不了情緒,很沖動地打孩子,但事后都會非常后悔!現在遇到女兒調皮的時候,我會先在心里默數 20下再決定是否行動……”網友“菲菲天地”很有感慨。
但亦有相當一部分網友激烈反對對孩子使用暴力。其中,網友“Anglababy”的觀點得到最多的贊同:“每當孩子的表現與家長的預期不一樣時,就通過打罵來解決問題,這種做法對孩子的身心發展造成難以彌補的創傷,還會形成對家長、對他人、對社會、甚至對自己的恨。”
屢教不改不得不打
“孩子太調皮,管不聽的時候,只能動粗。”黃女士說,一次她正在房間里打電話,5歲的孩子濤濤打開了電視,將音量調到最高,黃女士回頭向他示意將聲音降低,但濤濤躺在沙發上紋絲不動。于是黃女士過去將電視關上,但濤濤又用遙控器將電視打開。如此幾次后,忍無可忍的黃女士終于匆匆結束了通話,沖到濤濤跟前,生氣地將他扔在沙發上,狠狠打了幾下。“太惹人生氣了,非得教訓他一下。”黃女士說。
據了解,像黃女士的情況,生活中并不少見。家長們解釋自己打孩子的原因無非只有一個:孩子太頑皮了,而且屢教不改,不得不打。有家長認為,跟幾歲的孩子往往“有理說不清”,針對屢教不改的孩子,適當運用武力來說明“大是大非”是必要的。“打了也許就會變乖了,不打就是沒完沒了的‘縱容’。”家長王先生如是說。
適當的體罰也必要
那么,寶寶犯錯了,什么樣的教育方式才是最恰當呢?“孩子犯錯了,適時適當的體罰是必要的。”著名早期教育家馮德全表示,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性格特點,訂立一個體罰原則,并很認真地宣布:如果侵犯這些原則,爸爸媽媽就會狠狠地揍你!
但是,也不是所有年齡段的孩子都可以“體罰”。馮德全說,1歲半以內的嬰兒,以及6歲以上的小孩是絕對不能體罰的。因為1歲半前,孩子的活動是無意識的,體罰會負面影響正常的生理與心理反應,導致孩子身心的不健康;而6歲以后,則容易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容易在孩子心靈蒙上陰影。
馮德全強調,體罰時不用任何工具體罰孩子,也不要在外人面前進行。“工具,會讓孩子過于恐懼,用手打孩子的手心或是屁股就可以了。另外,孩子再小,也有自尊,尤其是在相識的小伙伴面前,所以不得已要打孩子,也應選在沒有外人的場合。”
最后,馮德全特別提醒家長,如果孩子沒違背體罰原則,家長心情再差都不能打孩子。“孩子要是常挨打,就會變得‘軟硬不吃,刀槍不入’。罰絕對不是教育的主要手段,偶爾使用一次效果反而會更好。”同樣,無論家長的心情有多好,如果孩子違背了定下的原則,家長就不要手軟。“那些記不住痛的雷聲大雨點小的體罰猶如隔靴搔癢起不了作用。”他說。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