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是業余愛好而是家長的職業
來源:本站原創 文章作者:匿名 2009-05-13 09:49:44

家長在教育孩子過程中,有三大怪現象:
1、沒有經驗,拿孩子做實驗。
現在大部分的家長是第一次教育孩子,他們往往僅憑自己的天賦和想象在教育他們的孩子。而教育是一項對一般人來講非常陌生、復雜又困難的事情,要做好對孩子的教育,不是一件容易事。很多家長看到自己的無力之后,開始尋求幫助,但往往投師無門,市面上教育書籍很多,但選擇需要能力,家長往往被這些書弄得眼花繚亂。
但奇怪的是他們居然邊看書聽著講座就把他們稱之為小太陽的孩子的教育解決了。我知道如果他們邊看菜譜邊做菜,肯定會做失敗好多次,而且這樣做出來的菜,他們是肯定不吃的。
2、口說重視,教育投入不足。
這里的投入首先是時間投入,很多家長特別是女家長們總是陷入一個困境:自己要下定決心好好學習怎么教育孩子嗎?他們往往最后選擇了自己稍微了解一點。其次是資金,我見過很多的家長,他們會承諾孩子,如果孩子學好了,給孩子花幾十萬甚至上百萬買輛車,或者花十幾萬出國玩一趟,但他們舍不得花一點點的錢為他們孩子的教育投資。可能他們心里認為,給孩子買了車,這車是孩子的,如果投資了教育,這錢就是花給教育機構了。他們很多時候自認為非常重視教育,但在教育上的投入遠沒有在他們其他的簡單愛好上的投入。有時候覺得他們跟我們國家的政策很相象,談起教育來都是萬分重視,但投入時總在打折扣。
3、素質有限,不愿自己改變。
他們自身某方面的素質也許不錯,但總體上不適合對孩子的教育,他們的某些個性也許會給孩子帶來不利影響。說起來他們都明白,但就是沒有勇氣做。他們往往對自己這一生的學習已經放棄,所以他們只會干巴巴地教育孩子們學習很重要,要好好學習,要對學習感興趣,但由于他們從來自己沒有從心里認識到學習的重要,從來不好好學習,也從來沒有對學習產生過任何興趣,所以當他們說給孩子時,孩子從來當作耳旁風。他們教會孩子的不是好好學習,而是教會孩子可以說一套做一套。
對孩子的口頭上的教育影響是十分有限的,這就是為什么社會上有那么多學校、那么多老師、那么多專家,對孩子的影響仍然十分有限。這種影響遠不如孩子生活中的一些耳濡目染的小事情對孩子的影響。我國古代有孟母三遷的故事,老子在《道德經》中也說:“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不言之教對孩子的影響是最大的。
出現上述三個怪現象的原因,很多程度上在于家長把自己當成了一個“父母”這樣的人稱,而沒有把家長當成教育孩子的“職稱”!
在咨詢過程中,我經常跟家長開玩笑說:把一個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來,您就是欠他的!
家長僅僅是因為他們把一個孩子帶到了這個世界上,而決不是因為他們具有了教育孩子的能力才成為家長的。
但不管您能否勝任,您都必須承擔起教育孩子的重任!
所以家長是一種職稱,而不是人稱!但幾乎沒有人把家長當成職業來考慮。在教育孩子上,家長是責無旁貸的——家長是職稱,不是人稱,家長意味著責任!
各位家長,教育孩子不是業余愛好,而是您的職業啊!
家庭教育要從教育家長開始
在某一個林場,老板給一個伐木工人一把利斧,他第一天砍了18棵樹,老板說:“不錯,就這么干!”工人很受鼓舞。第二天,他干得更加起勁,但是只砍了15棵樹;第三天,他加倍努力,可是只砍了10棵。工人覺得很慚愧,跑去跟老板道歉,說自己也不知怎么回事,好像力氣越來越小了。老板卻問他:“你上一次磨斧頭是什么時候?”“磨斧頭?”工人詫異地說:“我天天忙著砍樹,哪里有工夫磨斧頭?”
故事講的是如何才能使效率提高,我們不能一味地認為多努力、多付出,效率就會提高。現在家長的問題是小時候希望孩子快點長大,等孩子長大一點卻希望把孩子拽回來,因為父母已經跟不上孩子的成長了。“磨刀不誤砍柴功”,家長接受教育就是一種磨刀,從長遠來看,能使家庭教育做得更好,更有成效。
偶然在互聯網上看到這么一段話:今天當孩子真累,當家長真煩,當老師真難,我相信很多家長都有同感。“我自認是一個好母親,我愛我的孩子,能幫孩子做的事情我都做了。”一位家長這樣說:“可為什么別的家長好像沒怎么用心,孩子卻很乖巧,而我卻一直窮于應付?”“你真有福氣,孩子這么好,不像我的孩子什么都做不好。”另一位家長說。這世界看起來好像不太公平,付出的多,得到卻不然。為什么自己的孩子不能像別的孩子那樣?
不同之處肯定是有的,所謂“差異造就差異”,只是很多家長不知道而已。當絕大多數家長忙于應付孩子的功課和不良行為時,有一部分家長已經讓家庭教育走上了正軌。他們花更多的時間去學習和提升自己的修養、知識和技能,并把所學的運用在家庭生活中。在他們的努力下,孩子變得乖巧、家庭關系和睦,一切都順暢多了。
在家庭的集體舞中,領舞的是家長。但現在的家長都傾向于把孩子送去學校、送去補習或各式各樣的課程,很少想過要自己要先學習。或者想過自己要學習,但卻拖拖拉拉。我經常說,家長經常抱怨孩子做事拖拖拉拉,卻不知其實自己也是,希望孩子改變,卻拖延著自己的學習。
成功的家庭教育不是要你做一個盡責的家長,幫孩子準備好一切那么簡單。做一個更好的家長,你要學習以原則為中心的生活,成為一個很好的計劃者、追夢者,能看到將來,能承受長時間的努力和接受一時的不如意。然后,去激發孩子找出對生命的熱忱,幫助孩子發現生命的理想和目標。因為,按照我們一貫的教育方法,一個孩子可能具備大量的知識、經驗和技能,但卻缺乏激情,不知道生命的方向是什么,這樣就很容易隨波逐流,變成一個平庸的人。
我堅信,每位家長都有選擇重新設計自己人生的權利,讓自己的生活過得更好。如果你希望擁有更成功的孩子、更幸福的家庭,挑戰是成功的一部分。在我看來,學習做一個家長教練所接受的挑戰,跟一般家長窮于應付所遇到的掙扎和失望比起來容易得多。很多已經成功的家長可以作證,從窮于應付到輕松自如的過程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困難。如何面對和克服學習過程中的挑戰,無論對誰而言都是一次極好的經驗。教練訓練增強人的頭腦力量,使人心靈平靜、頭腦靈活,更能夠接受新的挑戰。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