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困惑:孩子多大出國,比較合適?
來源:網絡 文章作者:匿名 2009-04-15 10:31:29

為了個人事業的發展,如今,很多適齡夫婦在異國工作或留學,對生孩子的事總是慎之又慎,但也有不少人在孩子來臨后才驟然發覺,撫育孩子實在是一項復雜的“工程”,首先,“讓孩子在哪兒養”就是一大頭疼問題。
采訪實錄:
父母異國發展育兒有三大困惑
困惑一:異國條件不允許帶孩子一起
毛毛今年9歲,和爸爸媽媽分開已經兩年多了。毛毛的媽媽阿娟是一家醫院的婦產科醫生,前年在單位里剛好碰到了夢寐以求的出國深造機會,阿娟把心一橫,就去了美國,后來毛毛的爸爸也想辦法一起出了國。可當時毛毛已經在國內上小學了,阿娟夫婦倆一時也沒有條件把孩子接出去讀書。在接受記者的電話采訪時,阿娟忍不住自己的眼淚:“孩子還那么小,我們真的很思念他,可我們現在在國外艱苦學習、奮斗,也是為了孩子的將來啊。想想真的很矛盾。”
困惑二:孩子留在國內也不放心
阿Wing在美資公司多年,去年公司調她往美國總公司工作,本來也是好事一樁,今后事業發展可以進入另一階段,而且可以攜家帶口到美國去。但這樣一來,問題又出現了,兩歲的女兒該在哪兒養?跟著出國呢,而你才剛去,根基不太穩,難以很好照顧到孩子,留在國內跟爺爺奶奶呢,又難以認可上一輩的教育方式,很是頭疼。
困惑三:孩子在異國長大會忘了本源?
在兒子四歲的時候,Anna和老公Nick想全家移民,于是成了“先行軍”,一起去加拿大先闖闖路子。這一闖就是兩年,現在兒子已經六歲,到了上學的年紀。兒子不經意的成長又給Nick兩口子帶來了新的困擾:到底讓不讓孩子現在就來加拿大上學呢?孩子這么小就出國,會不會忘記了中國人的本分?會不會學不好漢語?如果將來全家又不打算長駐國外,兒子回國后跟不上學習節奏怎么辦?
專家建議:
陪伴孩子成長最重要
新爸媽不宜長時間遠離孩子
是父母自己未來的發展空間重要,還是孩子的社會、學校教育環境重要?廣州某心理專家認為,這些在家長看來貌似十分重要的問題其實都不是最關鍵的,對孩子來說,能夠在爸爸媽媽身邊長大,在每一次自己成長的關鍵期都有爸爸媽媽的陪伴,是孩子生來就應該具有,卻常常失去了的最珍貴的禮物。“孩子與父母分離,是一件痛苦的事,特別是兩三歲的孩子,自我意識剛剛萌發,正處在第一反抗期,感受的痛苦會更大。”
多數孩子的心理問題與家庭內部的親子關系相關最密切。“很多孩子表現出的暴躁、任性、孤僻等等問題其實往往是因為與父母的關系不協調。如果在孩子很小的時候父母無法經常與孩子在一起,孩子就會在潛意識里有一種‘被拋棄感’,年齡越小,這種感覺越強烈,而一旦形成,會成為伴隨孩子一生的一種心理狀態,影響孩子今后的成長。”劉智剛建議家長:“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建議家長在孩子讀初中之前都要盡量和孩子在一起生活。如果一定要出國,也盡量等到孩子上完小學的時候。”
如何確定孩子去國外的時機
那么,孩子到底應該在多大的時候出國會比較合適呢?教育專家認為,家長對此不宜“一刀切”,最好視孩子的具體情況而定。“出國對于孩子來說是一個全新大環境的轉變,國外的教育氛圍也比較講求主動性,如果孩子在國內讀書時自控能力就比較差,常常需要老師督促才能按時完成功課的話,選擇馬上出國也不是很合適。但是對于興趣廣泛、活潑開朗的孩子來說,能轉變一下教育的大環境對其能力的提高則大有裨益。”
此外,專家還認為,對于母語文化的學習需要家長綜合自己的價值取向來考慮,一般來說,讓孩子完全熟悉母語文化的時間不少于15年。
孩子的意愿很重要
羅文浩認為:“雖然理想的狀態是讓家長和孩子都能夠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幸福地生活,但事實上很難盡如人意。當兩方面想法發生沖突的時候,家長可以考慮采取一些正確的方式來使事情變得更好些。比如,在是否要孩子出國學習的問題上可以征求孩子的意見,如果面臨孩子需要重新適應環境的情況,也可以采取一些心理輔導措施。否則,在國內外兩種不同教育方式下孩子會感到很不適應,學習成績一落千丈,甚至產生心理疾病。”
據了解,在這方面,歐洲一些國家的做法值得借鑒。比如,學校會派一些專門的教師對新入學的外國孩子進行過渡性的教育,在達到一定程度后,再開始集體生活。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