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種方法轉變特殊學生
來源:中國教育報 文章作者:李戰云 2008-01-15 13:40:00

如果讓我推薦一本教育書籍,我首薦《愛心與教育》。
這本書是一本成功的“實例教育學”:既有精要的教理闡述,又有典型的教例剖析,對于我們處在一線的教師來說,不失為一本索驥佳作。作者對“
逆境”學生的關懷,對“學習困難”學生的轉化,對“優秀”學生的培養,對“心理”教育的嘗試,對“有效”德育的探索——有普遍的啟發性,值得每一位中小學教師深讀、深思。
在這本書里,每一頁都寫著這樣的字眼:“愛心”、“良知”、“思考”、“責任”……這樣的文字是教育之樹上最大的果實,杏壇枝頭最美的花朵!
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感嘆的:“從我手里經過的學生成千上萬,給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無可挑剔的而是別具特點、與眾不同的孩子。”教育的這種反差告訴我們,對特殊學生(包括學困生),教育者必須正確認識他們,研究他們,變換教育方式感化他們,讓這些遲開的“花朵”沐浴陽光雨露。
在實踐教學中,針對不同學生的個性差異與“特殊性”,我們應該因人而異地選擇教學策略,從而轉變“特殊學生”。根據《愛心與教育》的啟迪,我試用了以下方法,用以改變我的學生。
“號準”提問
林海洋是個懶惰、調皮的學生,平時不愛發言,學習上吃力,跟不上隊,上課看不到他的“積極面”。為了調動他思考的興趣,我采用了“號準”提問的方法。
每天上課,我都會點名讓他回答一些相對簡單的問題。剛開始,他不習慣,表達能力不強,回答時還怕同學嘲笑,話說得不夠流利。但是熟能生巧,回答問題也是這樣。天天被老師提問,天天都去回答問題,語言組織能力就會逐漸提高。再加上適時適度的表揚,現在,林海洋從一個不愛發言的學生轉變成一個能夠主動發言的男孩。
“蹲點”檢查
郭先敏,頭大聰明。他上課發言很積極,講述問題觀點鮮明,是個個性分明與眾不同的學生。但是,他有個缺點,隔三差五完不成家庭作業,組長多次反映,我也多次批評,但收效甚微。
為了促進他改正缺點,我采用了“蹲點”檢查的方法。他的家庭作業我每天必查,完不成,與他談心,讓他找出完不成作業的原因;寫字不好,給他一個“獎勵”——練寫一張字,當天交。還別說,這種簡單的方法還挺實用,“大頭”現在天天完成家庭作業。我自然也就取消了對他的“特殊待遇”。
“詩詞”感化
王金玉是我班一個十分頑皮的小男孩,作業經常做成“草上飛”。新學期的第一次作業,王金玉的作業又是“草長鶯飛”。看著放在面前的作業,我靈機一動:不妨在他的作業后面寫下幾句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的評語來試試——“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據我的了解,你是一個十分聰明的孩子,這比你上學期的作業已有進步,用心練字,定會讓人刮目相看。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老師期待著你更大的進步。”沒想到,第二天他再次交來的作業工整多了。
借著這股熱勁,在自習課時,我在班里第一次表揚了王金玉:“今天,我們班的王金玉,表現非常出色,作業整潔規范,數得上前10名,真可謂——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希望他繼續努力!”話音剛落,我發現學生用齊刷刷的目光向后望去,王金玉也露出了羞澀的微笑。
之后,我一發現王金玉有點兒進步,就及時表揚他,他的作業本上寫滿了贊美、鼓勵與引導的話語。一天,王金玉竟自己到辦公室對我說:“老師,我喜歡做語文作業了!”我馬上高興地說道:“你已經是一個十分優秀的學生了!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無限風光在頂峰!老師希望你再接再厲,爭取在其他方面也有新的表現。”說實話,到目前為止,王金玉的作業仍不能算是最優秀的,可是與以往相比,他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各科成績也有了顯著提高。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冰化三尺,非一日之暖。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有向善的心理,都有內在的潛能。教師的責任與義務,就是從點滴做起,從細節入手,引領學生走向真善美,走向樂學好學的理想境界。《愛心與教育》引導和激勵我們在平凡中創造出更多的精彩!愿我們從《愛心與教育》中汲取更多的精神營養!(河南省焦作市山陽區李貴作學校 李戰云)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